1F
银行作为一种资金融通的工具,越来越成为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你工作以后你会发现一大堆的银行卡摆在了你的面前,以我而言现在手中的银行卡有农行的两张卡,建行的两张卡,工行一张卡,商业银行卡一张,交通银行学子卡一张,共计7张,如果要塞进钱夹里,再加上身份证、饭卡等可能会使钱夹显得鼓鼓的。这么多卡摆在面前带来了许多的交易成本,工资、消费、上学等不同的用途需要使用的不同的银行卡,在这些不同的用途领域中进行资金的周转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了,更无暇顾及银行名目众多的服务项目收费了。对于它们我只有接受而已。 报道称,目前银行提供的服务项目超过3000种,随之而来的是收费项目激增,如今大大小小的收费项目,竟然已经超过750种。 本来国内的银行主要靠利息收入来获得利润,可现在他们发现了更多的收费工具。对于银行来说在实施种类如此繁多的收费项目时,本应尽高知消费者的义务,但其实它们很少能尽到高知的义务,特别是网上银行收费项目。但与此同时,即使银行履行了高知义务,我们就能与银行进行博弈,不去缴纳相应费用了吗?显然不行。在银行这个垄断者面前,我们大都时属于弱者,在与银行博弈时基本上没有斗争的能力。更多的普通百姓关注的主要是银行设施的便利性和服务的热忱度,而不是收费信息的透明度。设施的便利性是百姓最为看重的。在居住的小区门口、在上班的公司附近,如果能找到一家银行,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选择就近的方式来进行资金的存储或转账等业务。设施的便利性为人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是现代快节奏社会的迫切要求。此外,银行服务的热忱度也能吸引到部分客户。从亲身体验来看,国有四大银行的柜台服务要比一般的中小银行服务热忱度要差一些。主动的问询、耐心的讲解、考虑周全的等候环境等等都是中小银行的竞争力所在。但目前中小银行具有营业网点比较少,地区覆盖面不够的弱点,因而影响了其进一步扩展市场。 在今天这个竞争不充分的银行业市场上,消费者几乎没有选择的空间。银行业服务项目的费用设置及其信息是否明示几乎完全由银行业自己来确定的,这显然会导致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从来不要期望一个缺乏外部利益制衡、仅靠自律的经济组织能做出对消费者有益的事情出来。银行业目前就是这样一个经济组织,它通过各种明目张胆的收费项目不断蚕食着消费者的利益剩余。面对处于绝对弱势的消费者,政府又缺乏监管,银行业的收费项目似乎成了整个行业的潜规则。打破这个潜规则只有靠政府出面来监管,通过召开价格听证会的形式来征求民意,以沟通和磋商来获得服务项目收费的民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