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差(Spread)就是买价和卖价之间差距。货币对的报价一定是成对的,其中包括一个入买价(Buyprice)和一个卖出价(Sellprice)。
有两种主要类型--交易员平台和无交易员平台。其中,使用交易员平台的经纪商也被称为“做市商”。而无交易员平台可以分为两种模式--STP模式和ECN模式。
这种平台的优点是,不论在任何市场的状况下,点差都是固定的,而缺点则是利益上的冲突(Conflictofinterest)。无交易员平台的点差则是变动的。
经纪商只要简单地在“买入价”和“卖出价”之间动动手脚,使买入价和卖出价之间有一个价格差,就能够坐地收钱了。这个价格差,也叫“点差”。假设您的裤兜里有1欧元,并且欧元/美元没有波动,您买入1欧元,卖出1.3041美元,然后卖掉1欧元,买入1.3038美元。这一来一往,您的裤兜里只会有1.3038美元,比早先前的1.3041美元还少了0.0003美元。
欧元/美元没有波动,那这0.0003美元到哪里去了?很简单,您给经纪商交了0.0003美元的服务费。经纪商真是雁过拔毛,它是怎么赚钱的,您明白了吗?
为了了解点差,我们需要分析外汇市场的结构。
外汇市场也有“阶层”一说。它是一个简单的梯形结构--上层的“银行间市场”和下层的“零售外汇市场”。
银行间市场,和蔬菜批发市场是一样的,发生数额较大的交易。银行之间买卖货币,最少也得“一球”。一球就等于“一百万单位”。一笔美元单子扔下去,就是让老百姓惊心动魄的一百万美元!在银行间市场,所有参与者都可以看到彼此提供的汇率报价。但能否成交,就要取决于两家银行的“亲疏关系”了。银行间市场建立在电子交易系统与信用(Credit)之上,通常规模愈大的银行会与更多的其他银行拥有更好的信用合作关系,因此能以较好的汇率进行汇兑,实力差的,得到的汇率报价也差一些。这也是为何每家银行的外汇报价略有不同的原因。
大妈们常去蔬菜零售市场,就是咱们说的菜市场。菜贩们和大妈们讨价还价,也是热闹非凡。而在零售外汇市场,最基础的阶层就是个人交易者。他们一般通过外汇经纪商进行交易。个人交易者为数众多,是外汇市场最活跃的群体。
做市商使用交易员平台,它怎么赚钱呢?
它的盈利来自加给客户的点差,也来自一部分客户的损失。顾名思义,做市商就是创造一个交易市场,向客户提供人工制定的汇率。由于它控制着价格,所以客户并不会看到直接的银行间市场报价。不过经纪商之间的竞争是如此激烈,所以做市商的报价和其他类型经纪商的报价是相差无几的。
无交易员平台经纪商,顾名思义,就是并不存在活生生的交易员来干预客户的订单。经纪商只是撮合交易双方的单子成交。
无交易员平台经纪商就像是桥梁施工队:他们在难以跨越的大峡谷上建立起桥梁,使买方和卖方能够成交。
此类经纪商是怎么盈利的呢?
它们可以收取一部分佣金(Commission),作为服务费;也可以给每笔交易加上点差。
STP经纪商拥有一套STP电子成交系统,可以把客户的订单直接输送到流动性提供方。这些流动性提供方可以在银行间市场买卖。比方说德意志银行就是福汇集团的流动性提供方。一般来说,STP经纪商会选择多家流动性提供方,每家都会提供自己的买价(Bid)和卖价(Ask)。
STP经纪商通常提供浮动点差,所以,如果流动性提供方提供的点差变大,STP经纪商的点差也随着变大。虽然有部分STP经纪商提供固定点差,但主流还是浮动点差。
真正的ECN经纪商,能够使客户的订单与其他ECN系统中的参与者发生联系。
其他参与者包括银行、对冲基金、个人交易者甚至其他经纪商。从本质上来讲,参与者之间的竞争,使得ECN系统能够提供最好的报价。
同时,ECN经纪商也允许客户查看"市场深度"。市场深度显示了市场参与者的买单和卖单处于什么位置上。在ECN模式下,很难设置固定点差,所以ECN经纪商大多是通过收取佣金来盈利。
这完全取决于你的选择。哪家经纪商孰优孰劣,其实是无法评定的。你是超短线选手,喜欢进进出出,那么低点差的STP/ECN平台容易成为你的首选。你是中长线选手,点差也就无所谓了。你可能更在意某家经纪商的客户服务。
STP和ECN经纪商依靠点差和佣金讨生活,它们是交易者的中介代理,所以它们希望你好好地活着,源源不断地为它们提供点差收益。
在做市商眼中,理想的状态是,你既不要赔钱,也不要赚钱。因为你赚钱了,也就意味着可能是它的损失;你赔钱了,虽然可能转化成它的收入,但你的暴仓出局却又让它失去了客户,也就没法获得来自你的点差收入了。
那么,做市商会不会刻意伤害交易者,从交易者的亏损中获利呢?对于接受正规监管的经纪商来说,这种事情少有发生。因为有监管机构的利剑,高悬于做市商的头顶。一旦做市商有不当的交易,这把利剑随时会惩罚它们。所以,行业的共识是,做市商促进交易流通的积极意义远大于消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