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1953年到1973年,因计划经济制度,人民币与美元正式挂钩,汇率保持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此外,人民币在1994年起与美元非正式地挂钩,汇率只能在1美元兑8.27到8.28元人民币非常窄的范围内浮动。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突然宣布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不再与美元挂钩,不过,中国政府仍旧会每天设定人民币对其他货币汇率的中间价,且每天有波动幅度限制。
另外一种汇率为浮动汇率,浮动汇率是相对于固定汇率而言。即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而自由涨跌,货币当局不进行干涉的汇率,目前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采取浮动汇率制度。例如美元、英镑、欧元等货币汇率会根据市场的环境不断变化。
不过,即便是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政府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或者出于某种政治及经济目的,要使汇率上升或者下降,都或多或少地对汇率的波动采取干预的措施。瑞士货币瑞士法郎为浮动汇率货币,但瑞士央行为避免过度投机导致经济恶化,于2011年9月将欧元兑瑞士法郎汇率底线设定为1.20,这就是典型的对浮动汇率的干预行为。
在直接标价法下,外国货币数额固定不变,汇率涨跌都以相对的本国货币数额的变化来表示,如果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涨为6,表明美元升值的同时人民币贬值。因为1美元可兑换更多的人民币。如果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下跌至4,表明美元贬值的同时人民币升值,因为1美元只能兑换成更少的人民币。
相对于直接标价法的是间接标价法,与直接标价法相反,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的外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如英镑、欧元、澳元用间接标价法,例如英国货币英镑采用的是间接标价法,在显示美元与英镑之间的汇率时,其标价方式为1英镑可兑换成美元的数额。例如1英镑=1.68美元,在间接标价法下,汇率数额变大表明本币升值,汇率数额变小表明本币贬值。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采用的都是直接标价法,在国际外汇市场常见的交易货币中,日元,瑞郎,加元为标价法,这些货币的汇率标价上升表明本国货币在贬值。汇率标价下降表明本国货币在升值。
点或者基点是外汇报价的重要计价单位。1个点为报价货币的最步价值单位的1%,例如美元的最小价值单位是美分,则其他货币兑美元的最小报价单位为0.0001美元,当英镑兑美元汇率由1.1800升到1.1900时,通常称为英镑上涨100点或美元下跌100点。
需要注意的是,日元的最小计价单位是元。因此在日元的报价中最小单位是0.01日元。例如美元兑日元从100.5上涨至100.8,表明美元上涨30点或者日元下跌3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