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之前是炒股票的,但是表现差强人意,后来听说外汇很赚钱,就想做外汇,但是又不知道想炒外汇怎么开户,今天财富港就带大家一探究竟。首先,我们要了解,外汇跟股票有什么不同之处。
先看估值理论方面
股票估值比较流行的方法主要分为基于现金流分配的 现金流贴现模型和基于价值创造的剩余收益估价模型,其中后者运用更为广泛。
现金流贴现模型比较简单,就是预计企业的现金流然后进行贴现算出价格,下面讨论一种更为广泛所用的剩余收益估价模型
剩余收益价值是企业当期的价值增加值,建立在剩余收益概念上的估值模型的基本思想为:企业价值可以表示为在位资产与未来成长机会之和,或者说是现期已具有的价值与未来价值增加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Vt = BVt + RIt * αt
= BVt + [ Xt - rt * BV(t-1) ]*αt
BVt为企业第t期账面净资产价值;RIt为第t期的剩余收益水平;rt为第t期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可以根据CAPM模型或者APT模型进行估算;Xt为t期净利润
在剩余收益股指模型中,主要包含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 现有净资产价值
这部分是企业已经实现的价值,可以认为是企业在市场上进行公平转让时的剩余收益水平;是企业价值的核心部分,也是支持未来业务发展的核心。
2. 未来价值增加值
这部分是未来收益超过资本的部分,也叫超额利润。虽然这部分是预测的未来价值,但由于企业超额利润的获得受自身经营效果的影响,而企业经营是连续的,现有的经营效果含有企业发现的有效信息,一定程度上可以估算企业在未来的发展状况,于是对于未来价值增加的预期就可以转换为通过现期企业收益状况估算未来增加值。
举个例子,如果有一家寿险公司,比如中国人寿,目前是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怎么用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给它估值呢?
首先,你要知道寿险公司的内含价值。
由于寿险公司跟传统的制造业公司不同,寿险的会计记账都是基于一个会计年度,而寿险的保单往往很长,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且承保前几年由于费用支出比例较高,新业务实现的会计利润很小,甚至为负值用传统的历史成本法得到的会计报表不会把已签收保单的未来保费计入到当期收益。
内含价值最早由英国皇家控股保险公司1984年提出并应用,05年中国保监会颁布《人身保险内含价值报告编制指引》,2016年11月24日,保监会宣布废止这一指引,并表示采用由中国精算师协会编制新的人身保险内含价值评估标准。
其中规定:
内含价值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一)要求资本;
(二)有效业务价值,扣除要求资本成本;
(三)自由盈余。
内含价值中不应包括未来新业务产生的价值。
要求资本,是指适用业务对应的所有资产市场价值中,扣除适用业务对应的所有负债,在评估日受到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管理的限制,不能分配给股东的金额。
有效业务价值,是指有效适用业务及其对应资产未来产生的现金流中股东利益在评估时点的现值,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基础为支持有效适用业务相应负债的资产。
要求资本成本,是指在评估时点适用业务的要求资本与其未来每期变化额(期末减期初)的现值之和,计算中需要考虑要求资本产生的未来税后投资收益。
自由盈余,是指适用业务对应的资产市场价值中,扣除适用业务对应的所有负债,超过该适用业务要求资本的金额。
如果结合寿险公司的内含价值,利用剩余收益估值模型去给保险公司估值的话,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t = EVt + RIt * αt
= EVt + [ Xt - rt * EV(t-1) ]*αt
Xt 为寿险公司公允价值计量下的当年净利润;EV(t-1) 是期初内含价值,代表了寿险公司的全部股东价值,在公允价值体系下,就是起初股东所具有的全部资金,也即股东的全部资本投入。
Xt怎么求呢?假设无红利分配,通过分析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的基本假设(干净盈余关系),当期收益可以表示为期末预期净资产价值与期初净资产价值之差。由于寿险公司的净资产价值为内含价值,于是有:
Xt = E (EVt) - EV(t-1)
已知:EVt = FCt + ( RCt - RCCt) + NEt
于是:E(EVt) = E(FCt) + E[ (RCt - RCCt) + NEt ]
FCt 是企业为发展新业务而投入的全部资本,本身不再具有利息收益。但是因为这部分的资本投入,带来了新的业务,新业务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收益,因此具有新业务价值。令 G(s, t, z) 代表s年新签保单未来第z年的预期利润(股东自由现金流)在第t年评估时的价值,PVt代表第t年的新业务价值,则有:
E(FCt)= FC(t-1) + PVt = FC(t-1) + [Σ G(t,t,z)/(1+rt)^(z-t) - RCCt] 其中z≥t
(RCt - RCCt) + NEt = Σ {[ΔRCi^t]^(rf) + Hi^t}/(1+ rt )^i 其中i≥t
ΔRCi^t为要求资本在未来第i期随着现有业务利润的逐步实现而释放的要求资本占用量; Hi^t 为现有业务在第i期实现的股东现金流;风险贴现率为rt。t期的预期价值即为
E[(RCt - RCCt) + NEt ] = ( RC(t-1) - RCC(t-1) + NE(t-1)] * (1+rt)
内含价值增量为
Xt = E(EVt) - EV(t-1) = PVt + [(RC(t-1) - RCC(t-1)) + NE(t-1)] * rt
代入得到基于剩余收益的寿险公司估值模型的最终表达式:
Vt = EVt + [ PVt - rt * FC(t-1) ] * αt
此公式即为公允价值计量下,基于剩余收益的寿险公司价值评估方法。其中乘数因子αt受企业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因子等因素所影响,其计算方法与一般企业剩余收益估值模型中的乘数计算一致。风险贴现率因子rt反映的是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即股东的要求成本,大多以市场平均收益率表示,与一般企业一样,可以通过CAPM或APT模型求得。受寿险公司特殊性影响的主要是内含价值EVt、当年新业务价值PVt部分。这两部分在设计到寿险业务未来收益时,均采用精算贴现方法将多期利润贴现至当期。
实践中,基于内含价值的寿险公司价值评估模型的基本结构主要有两种:
模型一:Vt = EVt + PE*αt
模型二:Vt = EVt + PVt*αt
其中PEt 是扣除要求资本成本的当年新业务收益值。
但这两种都有重大缺陷:股指理论不一致,模型前半部分以现有净资产价值?(内含价值)计量,具有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的特征;后半部分以未来收益计量,未考虑资金机会成本,具有自由现金流贴现方法而非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的特征。前后两部分的计量在理论上缺乏一致性,存在重复计算的项目,导致放大了评估价值,背离真实价值水平。
针对传统内含价值估值模型的弊端,确立寿险公司价值评估方法如下:
Vt = EVt + [ PVt - rt*FC(t-1)] * αt
该模型基于剩余收益,计算未来收益时考虑了资金的机会成本,使模型前后理论基础相一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既是一般企业价值估值模型在寿险公司中的新运用,又充实了一般企业价值评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前面讲了股票的两种定价方法,现金流定价模型和剩余收益定价模型。现在来讲讲汇率定价。
中长期来看,汇率与利率相关。
日内交易则更多关注技术面,技术面同时需要消息面作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