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CFG全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 CFG全球 > 投资攻略 > 详情
混纺纱正如潮水般涌入中国!
新华08 2017-04-10 15:27:00 阅读数 112 人/次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6-中国纱线进口额73.9亿美元,同比下滑16.9%,其中纯棉纱进口额51.3亿美元,同比下滑19.5%,进口量155.7万吨,同比下滑12.7%。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以来印尼、印度、越南等混纺纱(主要是涤棉、涤粘、棉粘等)对中国出口量持续攀升。

  而印度棉花、棉纱的FOB、CNF、CIF报价居高不下(受印度卢比对美元持续走强,3-下旬S-6、J34、MCU5等轧花厂出厂价及船期价格再创新高),有的出口商、贸易商5-6-期货纱订单甚至连续2、3周没有询价和成交,因此印度纺企被迫加大混纺纱经营。广州、宁波、青岛、张家港等地港口保税的涤棉、涤粘等混纺纱数量越来越大,占保税纱比例也不断升高。

  印度相关部门统计,2016-4-至2017-1-印度棉纱产量虽同比下降2.2%,但由于部分纱厂转向混纺纱生产(混纺纱产量增长6%以上),因此纱线总产量不仅保持稳定且略有增长,但目前纯棉纱占比仍达到71.4%左右。目前巴基斯坦国内棉花库存已达到低位水平,巴基斯坦棉花价格随着纽约期货价格复苏而上涨,加上目前涤纶短纤价格下跌,巴基斯坦纺企开始调整产品结构,从纯棉向混纺转移。目前传统混纺纱出口强国印尼、越南的T65-C35 21S、T65-C35 30S、T60-C40 30S、T65-JC35 21S、T65-JC35 32S等品种逐渐涌入中国。相较而言印尼纱厂主导品种纱支较高,如T65-C35 45S、T65-JC35 32S等,而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混纺纱大多集中在32S及以下。那么进口混纺纱有哪些优势?为什么要警惕进口混纺纱对中国的冲击呢?

  一、由于2016、2017-中国大量轮出储备棉,且实际成交价大幅低于新棉现货,纱厂“降成本、提竞争”的效果明显(如3-下旬以来储备棉轮出 均成交价公定14600-14800元-吨,低于2016-17-度新棉近1000元-吨),对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国棉纱进口形成强烈冲击和抵御。而进口棉纱在成本、运输、税收等方面又可降价、可压缩空间又非常有限,因此转产混纺纱成必然。

  二、受近期原油、PTA、1.4D涤纶短纤大幅下跌的影响,纱厂为降低原料采购资金压力,同时规避孟加拉国及中亚、东南亚国家一些小纱厂的冲击,印度、越南等大厂、品牌厂不约而同扩大混纺纱生产,同时加大对中国、孟加拉等国买家预售力度。

  三、由于印尼、印度、越南等纱厂配棉主要采用美棉、西非棉、中亚棉等,棉花在长度、断裂比强度、颜色级、异纤含量等方面要明显强于储备棉,因此一些中国织布厂、中间商认为进口涤棉40S及以下纱线的指标要强于国产纱。

  四、进口混纺纱在价格上稍有优势,但仍有降价空间。如目前国产T65-C35 45S、T65-JC35 32S的价格普遍18600-18800元-吨、18800-19000元-吨,而印尼、印度纱清关后报价一般较国产纱低200-300元-吨,与棉纱国内外“倒挂”1000元-吨以上相比,进口混纺纱应有较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