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CFG全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 CFG全球 > 投资攻略 > 详情
只差一个涨停 中国首富就要易主:顺丰疯涨背后的秘密
东方财富网 2017-03-01 13:56:00 阅读数 65 人/次

  3月1日,顺丰控股在更名上市后拉出第5个涨停,持续高居深市第一大市值宝座。截至北京时间12:00,公司股价报73.48元,成交额3.55亿元。如此估算,顺丰控股总市值3074.17亿元,其实控人王卫身价近2000亿元,逼近马云,已超过香港首富李嘉诚。但据财新社报道,交易所及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对顺丰控股的交易情况进行密切关注。

  在昨日拉出第4个涨停后,顺丰创始人王卫身价已经超过腾讯创始人马化腾,顺利跻身中国富豪榜前三位。按今日股价,以约64%的持股比例计算,顺丰创始人王卫身价也水涨船高至1967亿元,略低于此前福布斯富豪榜给出的马云2050亿元的身价。

  根据此前福布斯富豪榜数据,如果顺丰控股再有一个涨停,王卫将直接超过马云和万达创始人王健林,成为中国新首富,其个人身价也将高达2164亿元。

  到底是什么力量铸造了顺丰涨停神话?

  数据显示,以山东席位为代表的活跃游资及借道深股通的北向资金成为推动公司股价连续上涨的重要力量,而“蛇吞象”式重组后特殊的股权结构也成为这场资本狂欢的催化剂。与总市值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顺丰控股重组后实际流通股本约1.33亿股,对应实际流通市值约88.84亿元,仅占公司总市值约3.2%。

  不过,如果复盘顺丰控股近期暴涨历程,更像是一场有预谋的、游资导演下的非典型“代入式狂欢”。

  之所以是非典型,因为顺丰借壳鼎泰新材的常规炒作阶段是去年5月31日复牌后的1个月,鼎泰新材股价收获连续12个交易日涨停,成为2016年度牛股。而本次的二次炒作,其一股票没有停牌,其二没有突然性重大利好匹配。游资炒作的事件动机无非有二:

  1、公司2月22日晚间发布2016年业绩快报,公司2016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74.83亿元,同比增长21.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80亿元,同比增长112.51%;公司实现营业利润36.93亿元,较上年持续经营业务同期增长44.20%。

  2、公司自2月24日起,证券简称正式从“鼎泰新材”变更为“顺丰控股”。但近期众多上市公司公布业绩快报,业绩翻倍甚至多倍增长者比比皆是,证券名称变更者此前也有不少,两个因素叠加,能促成如顺丰此种疯狂炒作程度,此前罕有案例。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上述两个因素充其量只是吸引游资的由头,真正让游资趋之若鹜豪赌的核心逻辑,是顺丰控股目前的迷你流通股本。

  “小股本”撬动“大市值”

  作为总股本高达41.8亿的深市第一市值股,在借壳鼎泰新材后,顺丰当前的实际流通股本仅只有1.33亿股,按照目前66.80元的股价计算,实际流通市值只有88.8亿,相比2795亿的总市值,连零头都不足。只要操控80多亿的流通盘,便能撬动超2700多亿元总市值行业“巨无霸”,这种“四两拨千斤”的诱惑似乎是任何游资都无法拒绝的。

  这意味着一旦有游资机构的资金提前介入,控盘了足够多的流通盘筹码,顺丰剩余的流通股在二级市场就会因极度稀缺进入抢筹状态,此时叠加上述两个利好刺激,如果其余游资机构也开始效仿,在拉升初期集体抢筹之后也进一步锁筹,顺丰股价便将因此出现“先放量拉升、再无量拉升”式的反常暴涨。

  参考顺丰控股最近走势,与前两个涨停大幅放量抢筹不同,最近两日的涨停,顺丰控股的成交量反而出现明显回落。此外,与巨单封死涨停板价格相比,盘中顺丰的抛盘几乎微乎其微,锁筹现象已十分明显。

  众多游资机构在用“炒小盘股、炒次新股”的接力坐庄风格,“代入式”炒作顺丰控股。在这种背景下,顺丰控股的总市值便沦为了毫无意义的空壳。因此,舆论从总市值、市盈率角度去衡量顺丰控股的估值高低和股价泡沫程度,以及讨论王卫身价与首富的涨停距离,似乎也只能是茶余谈资。

  相似的类比场景是:去年中,次新券商股第一创业上市,其总资产不足光大证券1/5,但总市值却一度超越光大证券。作为流通盘极小的次新券商,在游资“炒小炒新”助推下,第一创业的总市值让位于极小的流通市值,导致估值体系暂时失效;同样的逻辑,还有近期暴涨的次新小盘银行股,如果把其在业内的横向对比,估值早已“突破天际”。

  至于5连涨停板后的顺丰控股能否延续疯狂,没人知道,但有一点能肯定,用传统估值维度去评估顺丰股价表现,已然失效。如果从游资炒作角度去臆测,在底部筹码尚未见到明显松动情况下,顺丰控股再来1到2个涨停,或许也并不是奇怪的事。

【延伸阅读】

顺丰2000亿仅一角 全球股市市值超500万亿

顺丰再度涨停:市值达3000亿 王卫身价逾19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