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法兰克福7月5日 - 欧洲央行(ECB)周三表示,过去一年将欧元作为国际货幣的使用率下降,主要归咎於对政治风险的忧虑,以及对人民幣等新兴市场货幣的使用增加。
欧元作为融资货幣的使用率出现最大降幅,主要是因为使用掉期交易对冲其价值下滑的成本太高。
「这传递出的信息非常简单,欧元作为一种国际货幣在继续退步。」欧洲央行执委科尔周三表示。「但在国际货幣体系中,欧元仍是第二重要的货幣,这是无可爭辩的。」
不过各央行仍在增加欧元储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欧元区正缓慢脱离旷日持久债务危机的观点。
今年稍早,欧洲央行把等额5亿欧元的美元储备转换为人民幣,这反映出人民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科尔称,未来可能进一步增购人民幣。
「我们认为人民幣有助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科尔在记者会上表示,8000並称欧洲央行的上述举动还只是第一步。
「我们希望我们的外汇储备具有流动性而且可以轻易得到。如果这步是成功的,我们此后将买入更多。」他补充称。
去年底全球近20%的外汇储备是欧元;科尔称,数据表明这一比重还有望继续上升。
欧洲央行数据显示,美元迄今仍是全球最重要的货幣,在国际债务、国际贷款和外汇储备方面,占全球市场仅略低於三分之二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