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新自贸协定升级 两国贸易彼此感觉很好)
位于太平洋南部的新西兰虽然与中国远隔重洋,但在中国消费者眼中,新西兰并不陌生:新西兰的牛奶和葡萄酒有大量“粉丝”;每年有超过3万中国留学生就读新西兰各所大学;新西兰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游客的出境游目的地清单上。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和新西兰多年来的经贸往来。新西兰驻上海商务领事潘迪文(DamonPaling)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告诉记者,中新双边贸易非常平等,因此彼此的感觉都非常好,这是一个双赢局面。
第一财经:跟过去相比,中国和新西兰之间的双边贸易目前出现哪些新趋势?
潘迪文:我认为中新之间的双边贸易已经变得更加成熟,也更加富有经验了,首先可以看到的是,双边贸易关系非常平衡,我们都从彼此的国家进出口货物和服务,双边非常平等,所以彼此的感觉都非常好,这是一个双赢局面。
比如,在新西兰,我们希望看到来自中国的投资进入一些经济的关键领域,像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更多酒店,迎接更多中国游客,现在就有四五个这样非常好的项目。在教育方面,有越来越多中国学生来到新西兰求学,新西兰还有质量非常高的、安全而健康的食品和饮料,这是新西兰作为一个食品生产国的强项。一个趋势是,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和00后,他们出国游历,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接触这些新西兰食品。
第一财经:两国双边贸易额已经从2008年签订自贸协定时的80亿新元,增长到2016年的230亿新元,事实充分证明自由贸易所带来的好处,两国目前正在寻求自贸协定升级,谈判的最新进展如何?
潘迪文:《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于2008年,到现在快10年了,双边形成了更加深厚的贸易关系,对彼此的了解也更加深入,所以,在这个时候看到双边自贸的升级,双边都能因此受益,也能增进文化、想法和货物与服务贸易的交流。我们越多地减少贸易壁垒,就越能看到两国贸易的繁荣。
第一轮谈判已经于4月份在北京启动,第二轮谈判计划将在7月举行,当然,未来还会有多轮谈判,双边将最终就自贸协定的升级达成共识。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无论是中国与他国的自贸谈判还是新西兰与他国的自贸谈判,我想这个过程至少要持续好几个月,也可能是1到2年,我相信两边都对自贸升级有着很高的雄心和目标,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谈判过程就得花上一段时间,因此时间有可能会被拉长。
第一财经:如今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之下,新西兰将在哪些方面参与这方面的相关讨论?看到哪些机遇和发展空间?
潘迪文:当我们思考“一带一路”最初的意义时,我们想到了古代延伸到中亚的丝绸之路,连接中国和欧洲。地理上讲,新西兰远离这条贸易线路。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新西兰有很多创新之处,有许多工程师和科学家,这就给我们创造了为一些项目提供世界水平专业服务的机会,可能在中亚及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同时,新西兰也是第一批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国家。通过这样的关系,我们在寻找自己能够在专业技术和咨询方面为此做贡献的地方,这也有利于中新贸易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