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美国失业率走低时,通胀并没有接踵而至。这不符合菲利普斯曲线的规律,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当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当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然而,经济学家和美联储还不打算放弃菲利普斯曲线。
《悉尼先驱晨报》6月16日专栏文章
我们必须拥抱世界 特别是中国
多元文化不仅是社会政策,也是经济政策。澳大利亚人口不足世界人口的1%,却成了世界上排名第13位的富裕国家,这是澳大利亚移民的贡献。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从维多利亚州就可见一斑。截至2017年3月,维多利亚州平均就业增长了3.4%,而澳大利亚其他州的平均就业增长只有0.6%。在去年新创造的就业机会中,维多利亚州占据了60%。
现代澳大利亚始于19世纪,这是个属于欧洲和英国的世纪。20世纪属于美国。当前的21世纪属于亚洲,但我们必须明白这对世界来说并不是前所未见的。作家和学者文安立(Arne Westad)对此做了很清楚的解释:“自人类文明曙光出现后的大多数时间,亚洲一直是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西方的领先优势开始于工业革命,但可能会止于信息革命。”
大约50万澳大利亚人有中国血统,这形成了澳大利亚多元社会的关键元素。我们的多样性意味着能很好地与世界其他国家联结。我们必须拥抱世界,特别是中国。今年2月,阿里巴巴在墨尔本开设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总部。在澳大利亚建立地区总部的中国公司还有:港铁集团、the Hind Group、富华国际集团、中信集团、中国蓝星集团等。
中国的“一带一路”是个重要范例。这是中国通过古代的丝绸之路,连接欧亚大陆、非洲、中东和欧洲的国家规划,目的是能推进贸易和经济增长,缩短商品的运输时间。国际主义和全球化是世界良性运转的唯一出路。贸易障碍和恐外情绪则会抑制进步和经济增长。要让各国之间彼此信任,双方都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只有合作,才能生存。当遭遇困难时,耐心和智慧才能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经济时报》6月15日社论
美联储提升利率:从喧嚣到平静
美联储6月14日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利率上限提升至1.25%,将贴现率上调25个基点,从1.5%上调至1.75%。这次美联储加息产生的影响,相比早先利率变动带来的风暴和决定终结过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波澜,已显著地平静了,可能都掀不起涟漪。
在这种背景下,亚洲和欧洲的股市一路走低。但让亚洲和欧洲市场烦躁不安的,不是因为美联储今年再次加息,而是因为虚弱的消费者价格和特朗普总统的政策的不确定性。印度已经平安度过了美联储利率提升的影响,且表现非常好。
现在美联储已宣布了另一个加息决定,以及对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债券的处理,这些债券是美联储曾购入用来解决系统流动性难题的。现在,市场很可能会消化这个信息,而不是被这些变动所打击。现在,印度必须更多关注本国的经济发展,而不是看似会引起骚乱的外部事件。虽然世界经济增长表现平平,但方向至少是积极的,发达国家的利率很可能会稳步上升。这意味着印度管理者必须将精力聚焦在双资产负债表的问题上:解决银行的坏债,解决过度杠杆化的公司的负债。美联储将做它必须做的事来恢复经济,印度当局也必须做它该做的事。
《经济学家》杂志6月15日社论
不放弃菲利普斯曲线的三大原因
当美国失业率走低时,通胀并没有接踵而至。这不符合菲利普斯曲线的规律,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当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当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然而,经济学家和美联储还不打算放弃菲利普斯曲线。
中央银行不能在没有激活通胀的情况下无止境地减少失业,这是一个经济原则。美联储主席耶伦认为“这种认识来源于一个坚实的理论,并被大量的历史证据所支持”,她的这种信心解释了为什么美联储在6月14日提升了利率。
排除食品和能源,商品价格比一年前仅升高了1.5%,而美联储的通胀目标是2%。耶伦认为现在的失业率还未达到自然失业率(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所以通胀应该很快会上升。她是对的吗?在失业和通胀之间存在这种联系吗?这不是菲利普斯曲线第一次遭遇质疑。金融危机后,美国失业率激增至10%,但商品价格继续向上。2009年10月,当失业到达顶峰时,潜在通胀是1.3%,只比今天略低。一些经济学家尝试解释这个现象,认为自然失业率上升了,换言之,失业率不可避免地会继续升高。2013年8月,西北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戈登认为自然失业率是6.5%。然而,现在是4.3%,但通胀仍很低。作为回应,美联储已调低了自然失业率。但这种持续的你追我赶,削弱了美联储对利率上升的辩解力度。
经济学家不打算放弃菲利普斯曲线,主要原因有三:一,失业对通胀的影响,可能因为临时的经济调整所丢失。比如2014年油价下跌时对通胀的影响。最近,移动数据价格开始猛跌,有的公司甚至开始提供无限的数据服务。数据统计学家也增加了这些变化对通胀的影响权重。二,通胀可能急速变化,而不是渐进。三,经济政策对通胀预期和失业率的高度关注。
(原标题:外论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