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了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学人热点调查”结果。
6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了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学人热点调查”结果。共有131名经济学家参与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经济学家在二季度对中国总体经济形势的乐观态度进一步稳固,综合预判全年GDP增速为6.6%,比一季度对全年GDP增速预判高出0.1个百分点。业内分析认为,出口增长和企业库存增加,将成为今年GDP增长的支撑性因素。
数据显示,在全年GDP增速的问题上,经济学家们总体持乐观态度,70.3%的人认为将超过6.5%,29.8%的人认为将超过6.8%,只有13%的人认为可能低于6%。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一季度预测的全年增速6.5%,二季度经济学家对GDP的预测提升了0.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7家长期关注中国经济走势的国际机构,有5家在二季度上调对中国全年GDP增速的预判,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预测增速上调到6.7%,这些迹象表明国内外均对中国经济增速充满信心。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钢认为,经济学家们在二季度对全年GDP增速预判较一季度对全年增速预测提升0.1%,与近期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期可能开启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新一轮合作高速增长有关。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我国GDP目标增速为6.5%左右,此次经济学家们对增速的预判持更为乐观的态度,表明对我国经济增长信心十足。与本次调查结果契合,此前多家机构及个人也纷纷预测,今年全年GDP增速将保持在6.6%左右。有分析指出,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看,今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力度可能比去年稍弱,且外贸存在不确定因素,综合来看今年经济增速将低于去年。但今年上半年以来,从物价指数来看,同比物价上行使企业利润同比增长,统计数据也显示出宏观经济运行向好;从投资结构上看,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均实现名义增长,且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远高于制造业和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指出,今年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是出口和和企业库存的增加,“相较于去年,今年出口情况有所好转,在库存方面,去年7月起,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企业开始增加库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年,拉高了GDP的增长”。
(记者:蒋梦惟 实习记者:高崇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