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CFG全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 CFG全球 > 投资攻略 > 详情
如何评价纳入“逆周期因子”的人民币汇改
FX168 2017-06-07 20:58:00 阅读数 109 人/次

  肖立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本文首发于《FT中文网》

  2017-5-26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表示,中国央行考虑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在新的定价公式下,中间价=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调节因子。纳入逆周期调节因子,是指中间价会对顺周期波动进行反向操作,避免市场人云亦云的羊群效应。

  消息一经公布,离岸市场CNH暴涨1000个基点,在岸CNY一改疲态,收盘价上涨88个基点。究竟央行为何推出“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又有那些影响?这需要从2016-谈起。

  2016-1-,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设定,会同时参考收盘价和一篮子货币。同-4-份,我接到一位海外关注中国宏观经济朋友的电话。他询问我为何这个-中国公布的PMI的数据不及预期,央行制定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反而升值?我解释了一下央行“收盘价+篮子货币”运行机制的原理:由于前一天美元对篮子货币下降幅度较大,所以第二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需要上调稳定货币篮子。

  聊了半个小时,他还是非常困惑:按照这种机制,人民币汇率并不是由基本面决定,以后会有较大隐忧——在宏观经济数据低迷时,汇率不能自发的贬值;在经济数据重新高涨的时候,汇率也难以自发的升值。

  一语成谶。2017-上半-中国经济显著回暖,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却非常有限。对比人民币汇率、美元指数和其他新兴市场货币情况,可以发现,2017-1-至5-,美元指数下跌5.3%,其他新兴市场货币平均升值3.6%,人民币汇率却仅仅升值0.96%。特别在4-份之后,美元指数从101降至97,人民币汇率不为所动,基本维持在一条水平线,见下图。

  图1 人民币汇率,美元指数与新兴市场货币

数据<br><br><!--hou1tihuan--><br><br><!--hou1tihuan--><br><br><!--hou1tihuan--><br><br><!--hou1tihuan--><br><br><!--hou1tihuan--><br><br><!--hou1tihuan--><br><br><!--hou1tihuan--><br><br><!--hou1tihuan--><br><br><!--hou1tihuan--><br><br><!--hou1tihuan--><br><br><!--hou1tihuan--><br><br><!--hou1tihuan--><br><br><!--hou1tihuan--><br><br><!--hou1tihuan--><h4></h4><h4></h4><!--hou2tih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