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央行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2月我国外汇储备为30051.24亿美元,环比增加69.2亿美元,结束连续7个月下滑,为8个月来首次回升。
该数据高于预期的29690亿美元,同时高于前值29982亿美元。此前的1月外储跌破3万亿美元整数关口,创近六年来新低。
对此,外汇局表示,2月份,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整体比较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上非美元货币对美元汇率总体贬值,但资产价格出现上升,外汇储备所投资的货币和资产之间发挥了此消彼长的分散化效应,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外汇储备规模稳中有升。
往前看,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动能进一步增强,跨境资金流出压力会有所缓解,但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性依然较大,外汇储备规模可能在波动中逐步趋于稳定。
对于2月外汇储备上升的原因,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可能的解释有两个:一是外汇市场的结售汇意愿逆转,对人民币的净需求较高,导致央行在外汇市场被动购买美元、投放人民币;二是2月美国、欧盟、日本债券收益率均下降,导致债券价格上升,产生资产价格重估效应,外汇储备估值上升。
而国泰君安宏观团队则认为,贸易顺差走阔和资本外流放缓是外储回升的主要原因。一是全球经济贸易复苏势头增强,2月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PMI齐齐走高,中国出口形势向好,贸易顺差走阔。二是开年以来在美元总体震荡、监管部门加强汇兑管制、中国经济向好迹象增强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境内经济主体换汇意愿和需求明显回落,外汇市场成交量明显收缩,资本外流明显放缓。
对于外储回升带来的影响,邓海清表示,2月外汇储备止跌回升,表明央行“维稳人民币汇率”的操作停止,人民币汇率2月几乎完全由市场决定。在没有央行维稳人民币、美元走强的情况下,人民币反而升值,表明人民币贬值压力可能释放完成。
国泰君安认为,美联储3月加息概率大幅提升,人民币汇率承压但可控。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3月加息概率已达98%,美国若3月份加息,短期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但得益于外储回升带来的信心提振,预计总体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