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调广义货币(M2)增速目标、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货币政策和金融体制改革方面的安排都在市场预期之内,这也与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一脉相承。
不少人士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短期企稳,政府的经济工作重心从稳增长切换到防风险,货币政策环境也随之转向。货币政策目标变为今年的稳健中性;与此同时,流动性也从去年的保持合理充裕变为维持基本稳定。此外,今年的报告中还强调合理引导市场利率水平,这在去年的报告中并未提及。
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央行在此前“稳健”的货币政策基础上增加了“中性”表述,再加上决策层力推金融去杠杆、国内通胀预期仍在升温等原因,今年货币政策基调可能保持偏紧。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证券时报记者称,今年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增速目标下调至12%左右,是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的体现,即信用扩张要保持适度;不过,鉴于M2基数规模大、外汇占款可能进一步收缩,预计今年M2的实际增速仍低于目标增速。此外,今年将继续推进实体经济领域去杠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同时,加强对金融部门的宏观审慎评估考核,约束同业业务和表外业务过快扩张,因此,适度下调社融增长目标,不仅可以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也可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对比去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防控金融风险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等表述都表明决策层要化解处置一批金融风险点。证券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中国目前仍是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相比于通过危机的方式释放风险,这种方式更加温和,主要目的是防止风险的进一步积聚;相应的,这就要求金融监管要统一监管标准,防止监管套利。
“从近期由央行牵头制定资产管理新规的举措看,金融监管的理念和思路正在转变,更加强调监管部门之间的统筹性和协调性,而不再是简单的监管机构整合。”管涛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虽然货币政策和金融体制改革方面的表述未超预期,但对于汇率改革方面的表述却与去年相比变化较大,首次提出“保持人民币(6.8943, -0.0010, -0.01%)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而此前常提的“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则并未提及.
“国际主要货币如美元、英镑(1.2284, -0.0001, -0.01%)等的汇率都是可以自由浮动,甚至是大幅波动。如果政府报告中提及的‘稳定’并不指汇率,那是否表示今年人民币国际化要继续‘闯关’?”管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