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外汇5月10日讯--周三(5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7年4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4%,预期增长6.7%,前值增长7.6%。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2%,预期增长1.1%,前值增长0.9%。

海通证券宏观团队表示,通胀预期缓解,货币依然偏紧,4月CPI仍处于低位,主因食品续降、而非食品上涨。受菜价、肉价拖累食品类价格环比继续下降0.6%,同比跌幅扩大至3.5%;旅行相关、医疗、房租等带动非食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2%,同比继续上升至2.4%。
预测5月CPI回升。进入5月以来,肉价、菜价续降,但由于去年同期食品价格跌幅较大,基数走低,预测5月CPI反弹至1.6%。
4月PPI续降。4月PPI环比由上涨转为下降0.4%,同时基数攀升,同比继续回落至6.4%。从行业来看,黑金冶炼加工、黑金采选、化学原料和制品价格均由升转降,油气开采、石油加工业价格降幅扩大;非金属矿制品、有色采选、纺织等价格上升,煤炭采选业则由降转升。
5月PPI或续降。5月以来钢价稳定,煤价继续大降,国际油价回落,预测5月PPI环比稳定,但基数走高,同比或继续降至5.8%。
货币依然偏紧。4月以来经济高位回落,PPI续降,CPI维持低位,通胀预期显着缓解。但当前政策重心在于金融去杠杆、防风险,央行在2、3月份对存款类公司债权收缩近1万亿,我们估算3月末金融机构超储率位于1.4%的历史低位。央行4月投放适量货币稳定资金面后在5月初又快速回收,维持货币紧平衡的态度依然未变。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应习文表示,4月份CPI同比上涨1.2%,环比增长0.1%,略高于市场预期,去年基数降低是同比增速回升的一大因素。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5%,非食品价格同比增长2.4%,非食品价格仍是上涨主因。从环比细项看,食品价格继续呈现季节性回落,主要是鲜菜和肉类价格继续下降。非食品中消费品(衣着和生活用品)价格小幅上涨,但降幅已经有所降低,源于PPI传导效应的减弱;交通类价格回落,源于油价下跌。服务品价格仍保持较强上涨趋势,表现在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和其他服务业上。
PPI同比上涨6.4%,环比下降0.4%,低于市场预期。上游价格明显回落,加上去年4月环比大涨,基数抬高,共同导致PPI的走低。
在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的基调下,尤其是金融业面临较大的监管压力,社会信用创造继续放缓,预计未来通胀压力较小,CPI上涨空间有限,全年可能低于1.5%;PPI在上游商品价格顶点已过,以及去年不断抬高的基数下,同比增速也将继续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