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外汇5月10日讯--周三(5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9066,调贬29个基点,创七周以来新低,前一交易日中间价报6.9037,16:30收盘价报6.9057,23:30夜盘收报6.9075。受本周伊始美元指数低位反弹影响,人民币跟随非美货币普遍走软。不过,人民日报海外版本周依然撰文表示,人民币气质明显向好,贬值预期减退。

行情数据显示,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日内震荡整理,最新交投于6.9070附近,离岸人民币则自低位有所回升,最新报在6.9130一线,两地价差接近60点。

中国统计局5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4月CPI同比涨1.2%重回“1时代”,预期涨1.1%,前值涨0.9%;PPI增速降至6.4%,连续两个月下滑,前值7.6%。
受法国大选结果落定、欧元获利回吐等因素影响,本周以来美元指数自98.50一线出现大幅反弹,人民币则显著承压。分析人士表示,短期内国际外汇市场或将迎来一段平静期,预计国内经济基本面波动也将有限,在此背景下,人民币暂时难以走出盘整格局,但未来终将面临方向性选择。
兴业研究本周发表报告指出,从历史走势来看,自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双向波动增强以来,人民币汇率每一轮回撤和盘整的时间长度最长约5个月、最短则为3个月左右。从时间长度上判断,自1月下旬以来的本轮人民币汇率的盘整,可能已经接近尾声。如果后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重新寻找到趋势方向,则波动率和运行区间预计也会随之放大。该研究机构倾向于认为,如果人民币汇率打破目前的震荡区间,可能会有较大概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币气质明显向好,贬值预期渐退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日报海外版本周再度撰文指出,人民币气质明显向好,贬值预期正在渐退。该文表示,外储连续3个月回升、外贸保持高位增长、经常账户继续顺差……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向外界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市场对人民币稳定的信心正不断增强。
专家指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保持了基本稳定,贬值预期逐渐“退潮”,同时其国际化进程也在稳步推进且成绩突出,人民币整体“气质”越来越好。未来,尽管人民币还会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但其基本稳定的大趋势、大方向不会改变。
今年以来,“稳”在人民币汇率上有着充分体现。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1-4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月平均报6.8918、6.8713、6.8932和6.8845,1、2、4月有所上涨,3月出现下调。
此外,日前公布的4月份外汇储备数据,也被市场认为是人民币汇率企稳的证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8日报道称,中国央行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外汇储备余额为3.0295万亿美元,实现三连增,且增幅大幅扩大,更强于预期。报道指出,外储持续回升,和美元指数回落之下其他非美元货币走高、人民币汇率继续企稳有关。
西联汇款高级市场分析师乔·曼尼伯指出,目前,人民币已经具备部分国际储备货币的功能。过去一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年化波动率约0.03,欧元兑美元汇率、英镑兑美元汇率、美元兑日元汇率的波动率分别高达0.08、0.15和 0.13,凸显人民币汇率走势趋于稳定,可以作为美元的替代投资品种。
不过,整体向好的同时,也应看到,人民币未来的发展并非一路坦荡。乔·曼尼伯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6月与9月分别加息,此外年底美联储还打算缩减资产负债表,到时资本流出压力与投机“沽空人民币潮”又可能卷土重来,加之美元汇率可能再度上涨,非美资产估值下降也可能拖累外汇储备加速缩水。
“不可否认的是,人民币未来还会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包括美联储加息、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及全球‘黑天鹅’事件等,但这些因素的影响只能是短期的,且中国的应对能力也在增强:经济趋稳、经常项目顺差等良好基本面还能得以延续;加强金融监管对金融稳定的支撑及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提升,将增强市场对人民币信心;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也有利于人民币稳定。”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
事实上,关于人民币,中国有着明确的思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指出,下一步,要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提高汇率政策的规则性、透明性,引导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下的基本稳定。同时,根据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保持汇率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