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地时间5月7日的法国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中,39岁的马克龙以65.5%的支持率击败极右翼候选人勒庞(34.5%),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我非常高兴,因为这对于马克龙来说,是巨大的胜利,这是大多数法国人的选择。”
“我觉得他那么年轻,对我们来说是好事情,他不会把时间花在各种扯皮,或者文本言辞上,他是个善于行动的人。”
“法国在欧盟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法国就是欧盟,法国是多元文化的国家。”
当地时间5月7日的法国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中,39岁的马克龙以65.5%的支持率击败极右翼候选人勒庞(34.5%),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很快,卢浮宫广场沸腾了,马克龙支持者的狂欢队伍不断扩大,一些手中高举法国国旗的巴黎市民向第一财经记者表达他们的兴奋之情。
从英国脱欧到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这股席卷全球的民粹主义思潮,终于继荷兰之后,再次在法国受阻。
法国大选投票结果出来后不久,勒庞就发表败选演讲,并致电马克龙,承认选举失败,祝贺马克龙的胜利。几分钟之后,马克龙在一段简短的采访中表示,这是法国充满希望的重新开始。一小时后,马克龙又发表了电视演讲,重申了自己在竞选中提出的纲领,包括坚持全球化,留在欧盟,和德国一起加强欧元区建设等。
5年后的勒庞
本次大选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接近60年历史里最不寻常的一次大选。进入最后决战的两位候选人都不属于过去60年轮流执政的左翼和右翼政党。有评论说,马克龙接手了一个非常愤怒、非常分裂的国家。
同时,这次大选也是法国当代阵营最为分裂、竞争最为激烈,影响最为举足轻重的一次大选。虽然马克龙当选可谓众望所归,但不可忽视,对手勒庞也拿到了近35%的选票,比她父亲在2002年大选第二轮拿到的17.8%的选票多了约一倍。
有人认为,勒庞应该是拿这次大选练个手,真正目标应该是5年后的2022年大选,也就是说,这位极右翼候选人仍有5年的时间来争取更多选民的支持。
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龙的胜选并不代表法国民粹主义上升势头已被打断,接下去的5年,还要看马克龙具体执政效果如何,是否可以用政策回应勒庞的支持者,甚至是在第一轮投票中落败的菲永和梅朗雄的支持者的诉求。
反过来,如果他没办法在未来5年解决法国人希望他解决的问题,“国民阵线”将裹着民粹主义卷土重来。因为5年之后勒庞也只有53岁,极有可能东山再起。因此,马克龙的获胜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
艰巨的考验
看看卸任总统奥朗德目前不到5%的支持率就可以知道,当选是一回事,真正执政则是另一回事,这完全可以被视为马克龙的前车之鉴。
入主爱丽舍宫后,摆在马克龙面前的法国即便不是个烂摊子,也是个陷在泥淖中近10年的“病人”——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城乡差距拉大、失业率高企,外加日益紧张的移民、宗教及文化冲突,以及由此导致的几次大型恐怖袭击,都对他的执政构成严峻考验。
尤其是马克龙坚定支持欧盟、开放边境和全球化的立场,与勒庞支持者的立场有本质冲突,如何团结这部分人民,让他们也能在他的政策下受益,是马克龙未来5年面临的一道难题。
新的考验很快就会来到
6月11日和18日,法国国民议会(下院)将举行两轮选举,选出新一届下议院议员。马克龙的“前进运动”党一年前才刚刚成立,应该说,在传统议会政治中几乎毫无根基,如果不能在6月份的下院选举中取得好成绩,马克龙很可能在执政过程中受到传统政治势力的各种掣肘。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前进运动”不能在国民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优势,那就要被迫与其他政党结成执政联盟,在某种程度上分享议会权力,这对马克龙的执政不利。
到目前为止,“前进运动”的主要支持者基本以城市中的各类专业人士为主,他们特别赞同马克龙改革法国目前僵化的劳动法的主张,希望企业主能更方便地招聘或解雇员工,以更好地适应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变化。
不过,众所周知的是,法国的工会力量极大,有强大的动员罢工能力。当年,萨科齐想把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2岁,一下引来全国数百万人上街游行,一下把他的支持率砸了下去。奥朗德上台后,为讨好选民,又把退休年龄重新降回60岁,法国社会的反改革力量可见一斑。
要与德国更加抱团
在欧盟,马克龙非常需要得到德国的支持。
自英国公投脱欧后,法德联盟已被视为欧盟能否走下去的关键。德国总理默克尔在马克龙当选后第一时间就发推特称他的获胜“是一个强大而团结的欧洲的胜利”。
不过,马克龙竞选时也说过,欧盟的未来取决于欧盟能否真正实施实质性和深远的结构改革,缩小欧盟内部的南北差距,并在安全和移民问题上拿出切实有力的措施来保护欧盟人民。他甚至认为,要实现这些目标,法国必须向邻居德国看齐,至少要能在经济实力上与德国比肩才行。
另一方面,德国人对马克龙的当选心情比较复杂。从维系欧盟角度出发,马克龙当选虽然远好于勒庞当选,从德国人自身利益出发,他们希望马克龙能通过对劳动法的重大改革重振法国停滞的经济。但马克龙极力支持欧洲进一步一体化,主张建立欧元区共同预算机制,共同投资,共同支持遭遇危机的国家。这种想法与目前德国的主流相反,德国的主流意见是:如果继续推进一体化,反而有可能助力欧洲民粹的增长,因此还是维持现状比较好。
没人能否认的是,一份非常艰难的工作落到了一个年轻总统身上。一方面,这反映出法国人求变的心情是多么强烈,另一方面也表明马克龙前路并不平坦:万一他失败了,5年后还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勒庞呢?
(原标题:马克龙接手了一个“非常愤怒”的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