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价格首超黄金 它真的是避险资产吗?
中财网
2017-03-03 16:01:51
阅读数 148 人/次

新闻配图
周四(3月2日),以美元计比特币价格攀升至历史新高1251.32美元,首度超过了每盎司黄金价格。与此同时,国际金价创下逾两个月最大单日跌幅。
价格比肩黄金,但比特币能够像黄金一样避险吗?这个问题在去年比特币价格暴涨122%时就已经被广泛关注。市场普遍认为,在许多国家本币出现贬值、政治不确定性增加时,比特币交易量和价格都会大幅攀升,这说明了资本在涌入比特币市场,寻求避险。
然而,当回过头去看避险资产的定义:随着市场变化,价格不会波动太大的一类较为稳定的资产。我们可以发现,至少从两个角度看,比特币已经不具备避险资产的属性,它的风险性甚至高于一个普通货币。
成交量小、波动性大
比特币市场与黄金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仅有约200亿美元的市场资本,远小于后者,这也直接导致了比特币市场的波动性高于黄金市场。
根据国外Crypto-Currency网站统计的数据,比特币24小时成交量大约在3.69亿美元(约25.45亿人民币),而黄金TD曾在亚市开盘5分钟内突破30亿人民币的交易量。显而易见,从交易量和参与者数量来看,比特币远不如黄金。

比特币24小时交易量
交易量不足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容易受单个投资者的操作影响,加剧市场波动的同时,也给套利者提供了更多可趁之机。与之相反,黄金、外汇市场交易量巨大,弱化了单个投资者或单笔交易的影响,有利于市场更加稳健、正常发展。从这个角度看,黄金、日元、美元等更具有避险属性。
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避险资产涌入比特币市场”,主要是发生在本币贬值较大的国家,例如中国、委内瑞拉。去年底,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股市表现低迷,比特币价格和成交量连连攀升;而委内瑞拉则是在通胀、废钞双重压力下,经济萎靡不振,民众持观望态度,因而增加了对比特币的使用。
这也就意味着,比特币只是在本国缺乏投资机会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充当替代资产/货币的角色,它缺乏一个长期的投资价值。

人民币贬值压力下,中国投资者涌入比特币、黄金、日元
非合法货币,风险性大
给比特币造成致命一击的不是成交量,毕竟这一点在许多小众市场上也有体现,而是至今为止没有任何国家承认比特币是合法的支付媒介或法定货币的替代物。不承认合法,也不承认非法,比特币目前就是在“走钢丝”,如果某天被官方认定为非法货币,一切都会失去意义。
即使比特币市场健康发展,官方对比特币市场的表态始终是一颗“定时炸弹”,严格就会引发下跌,宽松就会迎来大涨,在政策监管面前,任何市场都是软弱无力的。有这样的潜在危机存在,这个市场的玩家也只能跟着如履薄冰。
每个领域都有一个由新到旧的过程,一般来说,政府很少会“一刀切”,而是会加强对新事物的监管和开发,互联网金融行业就是如此。2015年7月,《互金指导意见》出台,结束了这个新兴行业多年来“无监管、无门槛、无规则”的“三无”乱象,互联网金融也开始走向规范化。这样的过程也很有可能在比特币行业上重现。
今年以来,央行除了公开表态称“比特币非理性繁荣”之外,还采取了许多实际行动,包括约谈比特币交易所负责人、派驻工作小组进驻平台办公地点、多次公告调查结果等。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央行对比特币行业进行了数次整顿,受此影响,三家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开始收取交易费用,币行和火币网甚至暂停了提币业务。也许,这正是比特币行业即将走向规范化的前兆。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调查进程的推进,监管措施的出台,比特币价格也像此前分析的那样,时而大涨,时而大跌,让投资者们也跟着坐了回“过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