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CFG全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 CFG全球 > 投资攻略 > 详情
如何打破欧洲金融的“恶性循环”
东方财富网 2017-04-22 09:15:00 阅读数 203 人/次

  欧元区经济看上去健康多了。经过多年的经济停滞,经济终于开始增长,失业率正在下降。对新一轮通货紧缩的担忧已经消退。然而,欧洲的经济停滞仍然可能会“复发”,因为欧洲银行业的“恶性循环”。

  政府财政和银行系统之间的密不可分的联系是西班牙、希腊、爱尔兰崩溃的主要原因,而决策者做的太少了,无法打破这种连接。

  在本周的一份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个危险上:只要政府财政和银行系统之间的链接持续下去,欧洲将持续对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稳定性构成威胁。

  政府和银行之间的链接存在两个方面。当投资者相信一国政府会救助一个疲软的银行时,金融体系中的麻烦会导致主权债券收益率飙升。相反,当银行持有太多的政府债务时,对一个国家财政健康状况的质疑会波及到银行。

  公平地说,欧元区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切断这一链接。欧盟委员会已经制定了新的规定,迫使债券投资者在政府救助银行之前承担损失。监管机构也迫使银行筹集更多资金,以降低新的救助风险。

  然而,欧元区的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意大利正在利于规则中的专门技术救助三家银行,同时保留高级债券持有人,这表明政府救助隐含的时代还没有结束。同时,在财政状况不佳的国家,银行继续买进政府债务。

  欧元区应当采取更有利的手段来打破这种联系。所需要的,就是较弱的国家比如意大利和较强的经济体比如德国之间达成一项大的协议。

  前者必须接受一点:欧洲银行持有的主权债券数量必须受到限制,尽管这一过程必须循序渐进,以尽量减少不稳定性。此外,现行的银行救助规则需要更严格地执行,这样就很难去拯救那些不构成系统性威胁的银行。同时,后者也应该明白,较弱的成员国在不得到帮助的情况下无法解决他们的银行业问题。

  欧元区的救助基金——欧洲稳定机制(ESM)主要是通过借钱给政府,来承担更多的债务。ESM应该能够直接干预。

  这些措施对各方而言,在政治上都有难度。但在下一次危机来临之前,他们有必要为欧元区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