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2017春季年会目前正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美东时间4月19日下午,由IMF副总裁张涛牵头并主持的“金融科技(FinTech)和金融服务转型”专题论坛在IMF主楼进行,全场被挤得水泄不通,大批没有位置的观众站着听讲。
争议性论题+科技投票器
与以往许多“演讲者滔滔不绝参会者昏昏欲睡”的论坛形式不同,此次专题论坛仅从形式上就有所创新,并充分结合了科技元素:无论台上台下,每个与会者都会拿到一个投票器,现场对主持人张涛副总裁抛出的问题进行投票,投票结果也会即时在大屏幕上予以显示。
论坛围绕几个重要而又十分有争议性的论题展开,包括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过去的传统大银行是否会逐渐变得多余且过时?“金融科技是否会危害金融稳定,算法交易是否会使得市场愈发动荡不稳?”“金融科技会帮助还是阻碍金融监管?”
很明显,这些问题正是时下全球监管者、金融界和科技界共同关注的最热话题。
各行业金融科技精英现场辩论
针对上述热点,台上的与会者进行了现场辩论。每个问题几乎都有反方人士跳出来给出不同意见。而能有如此热烈讨论的原因,恰是IMF主办方邀请了来自金融及互联网行业领袖,监管者,律师和学者等各种角色参与。
金融科技会帮助还是阻碍金融监管?来自互联网行业人士无一例外地认为不会阻碍金融监管。但律师出身的Marco Santori则直白地表示,“我的观点可能有些人听上去会觉得很挑衅,但是互联网金融就是会阻碍金融监管无疑。互联网金融极大加强了‘去监管化’的进程。”
西北通道创业投资公司首席执行官Alex Tapscott则问出了一个让监管者冒汗的问题:“监管者总是对新兴科技反应迟缓甚至怀有敌意。这是因为许多金融监管者对于科技的知识几乎为零。那么20世纪的监管者能不能跟上21世纪科技的步伐呢?”
张涛:横跨互联网与金融的监管者?
IMF副总裁张涛当日作为主持人并不在论坛上发表个人观点,会后对于凤凰财经记者的一路追问也三缄其口。对于记者“为何决定牵头举办这次金融科技论坛”的提问,张涛回应:“这不是很显然吗?”
不过张涛的履历显示,他一直横跨互联网与金融两个领域,此前在中国央行任职时,是中国金融界十分难得的对于互联网金融保持高度关注与了解的官员,或许可谓是“跟上了21世纪科技步伐的监管者。”
据报道,现年54岁的张涛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工程专业,并获清华大学金融工程硕士学位;后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国际经济学硕士及博士学位。他加入央行之前,曾在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陆续担任经济学家和高级经济学家。自2004年起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2011-2015年驻IMF任中国执行董事。之后2015年回归央行,任条法司司长,第一件事就是参与牵头各部委调研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并于当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让网络支付、P2P、股权众筹、网络理财销售等行业终于被纳入监管。2016年更是升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并接替朱民出任IMF副总裁。
很显然,张涛在IMF工作期间继续在大力支持着他的专注领域,并借着IMF这个国际高水准平台邀请全球精英进行自由讨论与沟通。据IMF官网消息,就在今年三月,IMF已经正式欢迎成立金融科技高级别顾问小组,此次论坛就是该高级别顾问小组的一次大型见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