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银行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透露,2017年,中国将于欧洲投资银行合作开展中欧绿色债券标准一致化研究。
随着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推进,发行规模全球第一的绿色债券市场更是引起了境外投资者的兴趣,但是中国对绿色债券的定义与国际主流存在一定差异,掣肘了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然而这个问题今年或取得突破进展。据人民银行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透露,2017年,中国将于欧洲投资银行合作开展中欧绿色债券标准一致化研究。
马骏在4月15日举行的“2017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绿色金融峰会”上介绍绿色金融委员会今年工作目标时表示, 中欧双方将对比中国绿色债券支持目录与国际绿色债券标准GBP、CBI等在行业、技术分类方面的异同,探索中欧之间互认的绿色债券标准,推动双边绿色债券资本流动。
“去年,中国绿色债券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从Zero(零)到Hero(英雄)的过程。”马骏说道。2016年,中国公司或机构在海内外绿债发行规模跃升全球第一,占全球绿债市场40%以上。而在2015年,由中国公司或机构发行的绿债仅有三笔,规模占全球绿债市场约3%,且全部在海外市场发行。
如此迅猛的发展也引发了境外投资者的关注与兴趣。然而,中国与国际上对于绿色的定义存在差异,尤其是在化石燃料项目方面。根据中国的定义,化石燃料项目,例如清洁煤项目,可以作为绿色债券支持项目,但是按照国际主流定义却不容许。
“定义上的分歧会与国际投资者的绿色投资委托构成冲突并带来声誉风险。”气候倡议组织(CBI)与中国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合作撰写的报告指出:“为评估中国发行人发行的绿色债券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他们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尽职调查,这会影响交易成本上升。”
马骏向财新记者表示,目前中欧绿债标准一致化研究的相关工作组已经成立,但研究工作尚未开始,争取六个月内可以出成果。至于是否会在统一的标准中会排除掉国际主流定义所不容许的化石燃料项目,马骏表示现在还不确定,“一种可能是取两边的交集,争取推出双方都接受的方案。”
马骏还表示,绿色债券标准的统一有两层意思。除了中外标准的统一之外,还有国内标准的统一。
目前,中国绿色债券市场主要依照两套绿色债券标准。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绿色金融债依据人民银行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而在交易所发行的绿色公司、企业债则依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两套标准皆包括了清洁煤项目等化石燃料项目。
CBI CEO Sean Kidney此前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2016年成为全球绿债市场的领导者。在2017年,中国应该推动绿债标准的统一,以进一步促进绿债发行。
上述CBI与中央财大合撰报告指出,除了定义不同,海外投资者对于中国的信用评级充满顾虑,也影响海外资本流向中国绿债市场。由于国内大部分债券由境内评级机构评级,国际投资者不了解国内的评级方法,以致无法通过国内的信用评级判断绿债发行隐含的政府支持,亦无法完全了解中国绿债的信用风险。
该报告续指,国际投资者具有成本相对较低的资金,可以成为支持中国绿色转型的重要资金来源。 而要吸引境外投资者,则首先需要解决中国信用评级方法透明度不足、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涉及的行政成本以及中国与国际对绿色定义的差异等问题。
(记者:彭骎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