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NBS)将在下周一(4月17日)公布其对国内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估算结果。
据英国金融时报带班,上月,中国总理李克强预测,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6.5%“左右”,而2016年为6.7%。但中国官员们表示,他们尚不担心经济增长逐渐放缓,并提出,在他们试图推动中国经济摆脱对信贷投资的传统依赖之际,需要一种“新常态”,也就是更为平衡的经济扩张。
在下周数据发布之前,有四件事值得留意。
上行风险,但代价是什么?
许多分析师预计,随着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年末领导层重组(这将标志着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二个五年任期的开始)之前优先考虑经济稳定和就业机会,第一季度的增长将会高于6.5%。
但许多人也担心,这种相对强劲的表现只是增加了习近平第二个任期最初几年遭遇金融和经济考验的几率。信贷增速继续达到基础经济的两倍多。国家的整体负债与GDP之比正在逼近300%,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企业部门。
国营和私营部门之间的鸿沟
中国政府官员私下承认,国内债务问题主要是国有部门的问题。
去年,国有企业的投资同比飙升大约20%,而私营部门的投资则比较低迷。下周一的数据将显示,中国的私营企业是否在重拾它们的“动物本能”,或者是否仍对业务的近期前景持乐观态度。
通胀
过去六个月期间,生产者价格快速止跌回升,提振了以国企为主的重工业部门。去年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五年来首次由负转正,到了今年2月已迅速攀升至7.8%的九年高点。
PPI涨幅上月小幅回落,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仍低于1%。几乎没有分析师预计会出现可能迫使中国央行加息的通胀持续飙升。
但是,中国人民银行(PBoC)面临着压力,要求其阻止资本外流,遏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缓慢但稳步的下滑;加大这项任务难度的是,美联储(Federal Reserve)近期已不止一次加息,接下来还将进一步加息。
虽然上调基准利率会提振人民币,但那也将使政府更难实现6.5%的GDP增长目标。为此,中国央行近期一直在收紧短期批发货币市场利率,这应该鼓励公司和个人把资金留在境内。
泡沫麻烦
房地产投资数据应该显示,遏制中国最热门城市房价扶摇直上的措施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去年,共产党发布指引,宣告“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然而,其他许多城市受到多年才能消化完的未售出住房存量的拖累。为解决这两个困境,本月早些时候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令:住房库存消化周期超过三年的城市要停止供地,而住房库存消化周期在一年以下的城市要增加供地。
但是,过去10年期间中国货币供应持续大幅增长,意味着很难消除全国各地时不时爆发的投资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