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商品房房价的因素有社会因素和开发商的成本因素。其中,社会因素包括房产政策、楼市供需关系、地区性人均GDP、通货膨胀程度等;开发商因素包括地价、建安成本、营销费、税费等。
一、社会因素
中国的房地产是市场的产物,与社会中的很多行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政府对楼市的调控政策,是影响房价走势的风向标;由市场自发形成的供需情况则是影响房价走势的导火索;人均GDP的数值直接决定人民能够负担得起哪个价位的房价,是房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1、房产政策
纵观2006年至2016年的房价走势,政府在楼市的每一次动作,都影响着政策颁布之后一段时间的房价水平。
例如,09年楼市升温、房价增长,与08年年底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有直接关系。首套房首付比例2成、房贷可贷到7成、二手房营业税满2年可免收、土地出让金可以分期付款等,加大了开发商的销售力度。居民大规模进入楼市,楼市迅速升温。
2、供需关系
供需关系决定价格,商品房作为市场上的一种商品,价格也会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当人们对房子的需求大于市场上房源数量时,房价上涨成为必然。
仔细分析购房者的心理,刚需族买房90%的需求是为自住,10%的潜在需求是想价值增加。如果现阶段买房比将来买房更有利,购房者多会倾向于选择当前买房,而如果购房者对未来房价走势没有把握,更多情况下购房者会选择观望。
由于商品房的建设周期长,购房者在买或不买,或暂时不买之间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会放大或缩小整个市场中买房的需求,对房价产生影响。
3、地区性人均GDP
地区性人均GDP代表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居民手里可支配的钱越多,购买能力越强。当居民的购买能力增强时,提高生活质量、进行投资的意愿会增强。
下表为2014年各城市GDP与房子均价的统计表,从下表可以看出,GDP靠前的城市,房价也也名列前茅。间接的可以证明GDP与房价的正相关性。
4、通货膨胀程度
通货膨胀,通俗点来讲,就是物价上涨,钱却不值钱了,购买力下降。2008年,政府为救楼市,增加了4万亿人民币,此后每年,货币印刷数量以超过13%的速度增长。而当我们把房价走势与货币M2的走势图匹配在一起时,发现,我们的房价仅仅跑赢了货币增长的数量。
市场上,流通的钱币越多,越容易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出现,作为商品的房子,房价会随物价水平上涨。
二、开发商因素
开发商做生意要盈利,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建房成本高,会直接影响到房价的制定,开发商会将成本转嫁到购房者身上。影响开发商成本的有拿地价格、建安成本、营销费用、税费等。
1、拿地价格
开发商建房之前需要先竞拍政府拍卖的土地,土地是“面粉”,房子是“面包”,那么土地价格越高,开发商的成本越高。有一些土地竞争比较激烈,开发商想要拿地,还需免费配建一定面积的保障性住房,那开发商的成本会更高。
北京 、上海相继出现多宗“高价地”,2016年5月18日,上海周浦纯住宅地块以54.5亿成交,据估算,可售住宅楼板价5.45万/平方米,2015年4月27日,北京海淀区西北旺镇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地块拍出56.4亿,该地块折合楼面价3.9万元/平方米,其中住宅部分楼面价高达4.3万元/平方米。
2、建安成本
建安成本,是房屋建筑成本和房屋设施设备安装成本的简称,简单理解就是建造房屋的成本。近年来通货膨胀,全国住宅建安成本逐年上涨。2008年,普通高层住宅建安成本为1513元/㎡,到2012年,建安成本上涨达17%,达到1774元/㎡。
假设开发商不多收一分钱,购买一套90㎡的房子,2008年-2012年,光是建安成本的支出就多出了2,3490元。
3、营销费用
营销主要是指楼盘的广告宣传,广告宣传是现在开发商销售的主要手段之一。一般而言,开发商的营销费占不动产总价比例的1%-3%。
现如今,楼盘项目很多,开发商为了能吸引住购房者眼球,在营销上别出心裁,找广告公司进行推广。追求独特便意味着营销成本变高,当开发商将营销成本转化为房价时,房价上涨也在意料之中了。
4、税费
开发商在拿地、卖房的过程中,需要向国家缴纳税款。主要缴纳的税种有契税、增值税、增值税附加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
影响商品房房价的因素有很多,请恕不能一一列举。能达到影响房价的程度,不是单一因素能做到,各种因素相辅相成,才会对整个楼市的走向产生影响。自己在分析房价时,可以将当下的所有环境考虑进去,增加可考参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