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
随着私募备案的推进、股票期权的设立、以及资本市场的开放,私募产品的种类及规模有望继续扩大和提高。私募登记备案促规范透明。2014年年初,证监会[微博]正式出台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截至2014年12月底,已有近5000家私募进行了备案登记。这一里程碑式法规的出台,标志着私募基金规范化管理的重大推进,有着深刻的意义。首先,私募基金的地位得到了法律认可,摆脱了以往处于灰色地带的尴尬境地;第二,私募基金的发行、运作有了统一的法规规范。可以预见,登记备案制度将会促进私募市场向更规范、更透明的方向发展,提高社会对私募行业的信心。
股票期权助力中性策略产品发展。在国内市场,中性策略基金是利用股指期货对投资组合进行风险对冲,从而降低组合风险,获得稳定收益。随着股票期权的正式推行,市场再增添一种风险对冲工具。相比现有的股指期货,股票期权不但可提供更为精确和灵活的对冲操作,使对冲的对象不再局限于大盘风险,而是可以具体选择对个股风险进行对冲,而且通过股票期权之间的组合,还能够变换出大量不同的对冲策略。股票期权的出现,给私募产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预料,未来中性策略产品会有更加长足的发展。资本市场开放引领私募前行。随着“沪港通”的开通,国内资金直接投资香港市场变得前所未有的便利。虽然“沪港通”现在只限于投资恒生指数成份股,但可以预见,投资标的将会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产品将会被纳入。证监会已表示,未来随着“沪港通”业务模式的成熟,不排除会相继开通“深港通”、“沪美通”、甚至“沪欧通”。不难想象,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私募基金的业务范围和产品外延的拓展空间将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