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CFG全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 CFG全球 > 理财社区问答 > 详情
?
金融排斥的后果是什么?
2025.02.14 03:59:39· 浏览15次
1条回答
1F
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失衡 对于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失衡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在经营取向上对农户的金融需求造成了较强的金融排斥性,从而没有为农村经济发展配置足够的金融(信贷)资源。 第一,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程序限制了农户接近金融资源。农村金融机构对信贷风险的评估,一般都认为农业属典型的弱质产业、生产周期长、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强、抗御灾害能力弱,而且农村信用环境差,贷款发放后没有安全保障。因此,面对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在经营中为防止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便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方法。从而使农村金融机构在贷款发放的评审中,通过审查农民的个人信用档案,或者可资抵押的资产以评估信用风险。在“硬信息,指能够数量化、容易储存和以非人员方式进行传输,而且其内容独立于信息收集过程的信息,如财务报表信息、可抵押资产的数量与质量信息、信用评分等级档案等)”不充分问题相当严重的农村地区,农户没有资信档案可向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信息,金融机构收集信息的成本较高和对信息进行甄别也相当困难,从而也就增加了对信贷风险评估的难度,限制了信贷的发放。 第二,农户即便能够接近金融资源,但真要获得一定的金融服务如贷款,也要满足农村金融机构的一些附加条件,这些附加条件农户也往往难于达到。事实上,这样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将广大农户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相关调查显示,在目前农户的融资过程中,90%以上的农户连融资历史记录、可考察的历史资料都没有,更不用说资信档案;目前农户的融资需求中,教育、医疗、抵御突发事件等融资需求分别占28%、24%和18%,而购买生产资料和扩大经营规模或经商等融资需求仅分别占23%和7%。可见,农户贷款大多是为了满足生存需求,极少谈得上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由于这些贷款很少具有生产性,所以,在农村金融机构看来,贷款成功回收的可能性也就值得担忧。 第三,在市场营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取向也把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排除在金融产品营销目标市场之外。除了很少的农村金融机构从事或者代理债券及保险类金融产品业务之外,在贷款业务方面,涉农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和营销取向也在逐渐偏离农村。在金融产品的营销方面,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也没有考虑到农户的金融需求,不仅贷款品种及其期限(如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期限大部分为10~12个月)也不能够适应农业生产特点和生产周期(一年或一年以上);而且为了降低单位交易成本、管理和人工费用,农村信用社也是尽量使小额零售业务转变成适合城市居民需求的批量批发式的大额业务(事实上,农户的贷款需求一般额度较小且非常分散,最小的仅为一两百元,最大的也仅有万元、几万元。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的人均贷款额大多数在5500元左右)。这样,三大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在市场营销和目标定位方面就将广大农村地区需要金融服务的农民排斥在外。 第四,在价格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的金融需求也具有较强的价格排斥性(price exclusion)。以主导农村金融供给的农村信用社为例,信用社出于自身财务上可持续发展和盈利的考虑,在经营中也有日趋脱离“三农”的商业化倾向。如,在中央银行宣布放宽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上限后,不少地区农村信用社往往将贷款利率一浮到顶,大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比重也在90%以上。显然,如果农户希望获得急需的贷款也只有支付自己不愿甚至是无能力承受的资金价格。可见,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农村信用社,在贷款价格方面已经对大多数农户的金融需求产生了金融排斥性,降低了农户对资金的可获得性。 第五,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农村地区产生了需求型金融抑制,使得农村居民对金融需求产生了自我排斥性(self-exclusion)。众所周知,我国农村社会组织化程度落后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农户高度分散而且相对封闭,信息化水平也较低,农户自然希望办理贷款时手续能够简便、灵活,但正规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相关手续却非常烦琐,某些条款甚至超出了大多数农户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最近对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农村金融现状的调查结果也证实,大量农户由于对正规贷款的获得不抱乐观预期和缺乏信心,而没有尝试过从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究其原因,其中,有17%的农户觉得自己在金融机构没有“关系”,11.1%的农户不懂正规贷款的申请程序,5.9%的农户觉得自己不能够满足信用社的抵押和担保要求。于是,在这样的预期之下,农户在选择借贷方式时,便主动放弃了从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申请。从而也就主动把自己排除在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金融服务的范围之外。
2025.02.14 09:49:12 · 梅经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