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
农村医疗改革
农村医疗改革的发展方向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是中国投资协会农业和农村投资委员会,对农村的问题,我们非常关心。所以今天非常感谢大会给我这么一个机会,向大家汇报和交流关于对农村医疗改革的看法。我准备了一个书面稿子,但是我不想照着念,主要想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帮助,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和指正。
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并且召开了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1月10号,卫生部、财政部和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按照这个文件,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从2003—2004年这段时间,全国在300多个县展开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到2005年6月,试点县大体上翻了一番,达到600多个。覆盖人口1.6亿,比2003年开始试点的时候翻了一番。到2005年10月份,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又提出要加快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和农村医疗改革。并召开了全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建设目标,提高了补助标准。从原来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每个农民国家补助10块钱,提高到每个人补助20块钱。这样在2006年,又开始了更大范围地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到2006年9月份,初步统计现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覆盖了4亿人,基本上达到了一半人口。为此,2006年,国家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投资,达到了47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是希望到2007年覆盖农村的60%,实际上现在看起来会比较快的达到这个目标。因为原来的2005年底国务院提出的目标是2006年覆盖40%,现在已经48.9%了。提出来2008年基本上要把农村医疗制度基本建立起来,2010年要全部覆盖全国7亿农村人口。这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情况。
农村医疗改革
下面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
我感到目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有些农民反映覆盖面小、报销的比例少、报销的起点高,几百块钱就都不报,峰顶又低,本来大病一住院花十几万,只报销一万,剩下的就不报了,这样的结果,往往使农民没有钱,还是承担不起大量的看病负担。
1994年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就对当时的农村合作医疗做过一次统计,当时就说,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一个农民的住院费大概在合作医疗里报销的是27%,所以大量的还是农民自己来承担,自己往往承担不起。这是第一个问题 。
第二,我们的合作医疗制度构建是以大病为主,一般的常见病、小病,不在报销范围之内,这样也有非常大的限制。因为我们农村啊有大量的常见病、慢性病,如果这些病都不能够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解决,这对于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有很大影响。
第三,报销手续比较麻烦。医院的设点规定得比较死,本来农村小病就在近处看看,大病就往远处大医院看,现在规定非得要到县卫生院看,农民小病嫌远,大病觉得条件步行,而且报销起来,手续比较多。
第四,管理的成本、投资的成本。因为农村合作医疗还不像城市,城市各单位一缴、银行一划帐就可以了。农村是一村一户,而且是自愿参加,有些干部为了达标,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覆盖面要达到多少、入口率达到多少,为了达标,干部都要一家一户去劝说做工作。管理起来也非常麻烦。所以它投资的成本、管理的成本都相当高。
再一点目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主要是医疗,可是我们很大的问题是农村的医疗设施和卫生建设都非常落后,医疗人员素质不高,这些都没有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里配套解决。所以,实际上,现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起来有很多的问题和困难。甚至也发生有些农村出现干部强迫命令,民办教师必须参加合作医疗,不参加就扣工资。所以,也存在很多问题,在管理方面也有一些漏洞。这对于实现我们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看病难,因病反贫的问题,距离比较远,离中央定的目标距离也比较远。
农村医疗改革
下面我对农村合作医疗下一步的发展提一点个人的看法。
第一,我认为农村合作医疗应该扩大覆盖面。刚才我讲到,现在农村大量发生的是慢性病、多见病,如何只报销大病、只报销住院费,这大大限制了农村合作医疗的作用。因此,大病也应该统筹,小病也应该统筹,急性病要统筹,慢性病也应该统筹。
第二,应降低起报的门槛。由于农民的承受能力很低,几百块钱他花不起。
第三,峰顶的限额要提高,对于确实要花多的大病,使他也能够有报销的办法和措施。原来为什么进行了这么多的限制?关键是没有钱。因为我们农村合作医疗在设计时,就要求收支平衡。原来国家拿10块,农民拿10块,地方政府拿10块,一个人一年30块钱,根据一个统计数字,农民平均的住院费是110多块,这30块钱怎么解决问题呢?而且我们想想,在我们城市里的合作医疗保险,是按工资的2%个人缴,6%企业缴,实际是按工资的8%缴的。如果按一千块钱的工资计算,一年就有一千块钱,农民这么点钱怎么解决看病问题?所以关键是没有钱。所以我觉得第三点就是必须提高、加大资金筹措的力度。
第四,必须大力推进农村医疗机构、医疗设施的配套建设。现在我们国家的医疗资源、卫生费用70%都在城市,可是农村的人口占70%,70%的农村人口只占我们国家医疗资源30%。所以农村看病难的问题如果不从医疗机构的建设上解决,以及设备非常落后,医院非常落后,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五,医疗人员的素质。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也是非常大的问题。由于农村待遇低,稍微有点水平的人,都不愿意下乡,都不愿意到农村工作。所以要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人员素质,还必须配套提高医疗人员的待遇。
农村医疗改革
我现在说的这些方面,目前看起来好象都已经加大了力度,譬如说,目前国家补助从10块提高到20块了,而且按照今年的规划,农村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的投资也要加大,未来五年将要投资200亿,解决农村医疗机构设备建设问题。但是这200个亿,一年就40亿,但是那么多乡、那么多个县卫生院分下来够不够呢?我觉得是远远不够的。
我觉得,目前我刚才提的这几个问题,目前在制度设计上和投资力度上都是不够的。我提这点有没有根据呢?第一,从目前国家领导和国家一系列的文件来看,对农村卫生都非常重视,首先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需要城乡和谐,现在农村都看不起病。根据目前我们国家的统计,48.9%的人有病不去医院,而且大部分在农村,这是卫生部一个副部长讲的,60—80%的农民不去医院看病,而在家里面病死。这样的状况怎么构建城乡和谐?
现在非常强调,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怎么反哺?我们要把“三农”摆在重中之重,实际上农村教育、农村医疗,我认为又是“三农”当中的重中之重,重中之重不去加强,不去想一个根本的办法去解决,那么,“三农”问题仍然会停留在口头上,成为“口号农业”、“口头农业”。那么我们农村医疗也为成为一个“口号医疗”。
我觉得从中央来说,对这个问题是比较重视的。推动这件事情的开始就是2002年中央的决定,2005年底又决定加大力度,加快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也是国务院提出的。我觉得中央领导是非常重视的,尤其是今年的10月23号,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就是关于医疗卫生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还把医疗卫生问题作为关心群众、解决社会公平的一件大事,让各级领导、政府来抓。所以我觉得,应该说,我们目前解决农村医疗制度是有很好机遇的。
第二个问题,你说有机遇,再加大力度有钱吗?我不是管这个事的人,但是我工作之中有一些体会。刚才我说,农村机构的改革、机构的建设、设备的购置,今后五年每年有40亿的投资,40亿是什么概念呢?北京现在搞一个国家大剧院就是40亿多。5年我们要搞200亿的投入,这200个亿什么概念呢?我们的小浪底水库的投资就350个亿。这200个亿搞高速公路能搞多少呢?这个钱解决7亿农民“看病难”的大问题够不够呢?我觉得是不够的。我觉得现在不是没钱。
农村医疗改革
国家现在那么多的楼,哪一个基础建设拿出来都比医疗投资多得多,为什么?我今天愿意在这讲,因为我也很想为这件事情做一点呼吁。我觉得这不怪中央领导,我认为是我们工作没做够。中央领导对这件事情是很关心的,我们没有提出方案,没有把真正的问题充分向中央反映。我原来一直是跟国家发改委审查农业、林业、水利项目,但是我到农村委员会以后,我们领导一直给我布置研究农村问题的时候,我感觉农村问题这么严重。我下礼拜一将要参加全国农业灌溉规划,他要多少钱呢?2020年前他要四千亿,2010年前他要1500—2000亿,而且农业灌溉搞了多少年了。我觉得这些部门要钱多,我们的卫生部门、教育部门一年给10亿、20亿,非常高兴,把这个任务压到地方,地方要达标,地方没办法了,配套的没钱,每件事都要地方配套,地方没钱,干部完不成指标怎么办?虚报、强迫,问题都出来了。所以我今天是发表我个人的观点,跟大家讨论。我很希望能够把目前存在问题真正的反映出来,提出一个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案。我觉得中央领导目前对解决农业和农村的问题决心是大的。
就我原来审查农业、水利、林业项目的时候,我个人心里认为,水利要钱是太容易了,农业怎么老没钱呢?现在一看教育、卫生更没钱了。农业委员会今年把农村医疗问题作为我们的一项工作任务进行调研。我们也很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我个人认为,我们国家医疗潜力还非常大,大量的农村看不起病的人口,一旦他看得起病,这个市场就会非常大。我们现在不是解决内需吗?我认为这就是最大的内需。我觉得我们医疗、卫生战线工作的同志,以后这个市场是非常广阔的。我很希望能够和大家共同看到这个市场健康的发展,看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到2010年真正实现中央的目标,能够真正解决农村医疗问题。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