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
健康险专业化
支持健康险专业化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10月18日在“中国健康保险发展论坛”上表示,目前已经有保险公司和社会资本向保监会申请设立专业健康险公司,对此保监会将给予积极支持。吴定富表示,中国健康险的发展同时也要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在健康保险的经营管理和社会医疗保险的商业化运作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和运作模式,通过外资参股、合资等方式,加快在商业健康保险领域对外开放的步伐,吸引国外著名的健康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促进商业健康保险的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吴定富指出,保监会将抓紧出台《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形成配套的技术标准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健全监管措施,创造良好法制和监管环境;与地方政府一起,在规范的市场环境中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共同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使各自组成部分能更好地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为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创造良好的环境等。据悉,在保监会的机构改革方案中已经将健康险和企业年金单独提出来,形成隶属于人身险部门的一个处室。有关调查表明,在未来三年里,有49.9%的城市居民考虑购买商业保险,其中考虑购买医疗保险的比例达到76%,超过了养老保险等其他险种,成为老百姓最需要的保险种类。中国的健康险业务规模近些年也迅速扩大,2001年,商业健康保险承保人次首次突破1亿人次。但是,与庞大的市场潜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保险公司在健康险市场高调呼吁,另一方面却存在胆怯心理。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介绍说,由于部分保险公司对健康险的风险控制能力薄弱,造成部分险种赔付率高,仅能获得微利;有的公司对这一险种没有实行独立核算,片面认为经营健康险就是亏损,极个别公司甚至打算全面退出健康险市场。目前中国健康险覆盖的人群远低于发达国家,健康险保费收入也仅为全国医疗费用总支出的6%。而面对中国健康险市场存在的种种难以评估的风险,尽管不时有对外资政策松动的消息传来,很多外资公司也没有立即大规模投入,更多地表现出观望态势。与会不少外资保险公司人士都表示需要谨慎对待目前健康险市场风险。
健康险专业化
其中,医疗市场中的道德风险是令中外资保险公司人士最为担忧的风险之一。现阶段由于保险公司和医院之间缺乏有效的控制关系,难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保险公司难以介入到医疗服务的选择过程之中,无法针对医疗服务内容进行合理性认定,难以控制医疗费支出的风险。吴定富认为,当前保险公司要从等待外部体制和环境完全理顺后再发展商业健康险,转变为主动做好与政府、医疗机构的协调工作。魏迎宁认为,正是由于健康险专业化程度较低,风险控制能力薄弱,专业人才缺乏,产品开发技术落后,所以造成了一些保险公司部分险种赔付率高的现象。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之一,就在于实施健康险的专业化经营,把专业要求较高的健康险从寿险中分离出来,明确其专业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