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
大小非是中国特有的问题。公司上市前,已是股份有限公司了,所以有“原始股”,上市就要给它定发行价,这是一级市场的价(中签价),到二级市场是竞价交易是“市价”。对大小非“原始(股)价”与“市价”差异太大,并经多年分红,大小非几乎无成本可言。上市公司的股票一开始不能全流通,股改前积累了大量的限禁股票,股改时作出如何解禁这些股票的规定,解禁的大小非就逐渐地进入流通市场。1、解禁时,“对价”过低;2、进入流通的程序、方法细节未完善,造成今日A股市场难负之重。国外没有大小非问题。按上市程序,他们也有“原始股价”、“发行价”、“市价”之分。为避免产生类似我们的大小非问题,在IPO的程序、方法作出种种规定,例如1、合理的“对价”(如,10送10股);2、在规定的短时间内,进入全流通;3、设优先股制度(上市公司自持股份,不进入二级市场,可在二级市场以外转换。其余的全流通)。从而使股票上市量(速度)与市场容量相匹配。我们是在要不要“股市”?试试看,摸着石头过河,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大小非,是过于服务上市“国企”,不太重视投资者利益的结果。暴露了种种问题,现在强调分红、允许大小非以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自己的股票等,显然都是对暴露的问题的补救措施,但在如此弱市中,谈何容易。从制度建设、机制改革入手,才是正确的途径。上市公司大多为国企,一般的讲(但不绝对)普通员工是成不了小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