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
跷跷板”效应在国内资本市场再度体现,随着股市的反弹,资金倾斜,债市暂缓上升的步伐。昨日债市收于119.52点,跌0.06%,全天成交8.6亿元,成交量连续萎缩。中长期债的连续发行,也使得机构的认购热情下降,一级市场也变得谨慎起来。日前央行发布了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从报告来看,央行更为关注国际因素。央行指出当前全球经济调整步伐加快,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剧,国内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宏观调控面临复杂多变的局面。由此说明,国际金融危机未来趋势已成为影响国内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因素。11月8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年会上称,中国央行正在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形势,以确定下一步利率调整政策。我们认为,在各国降息、注资的前提下,经济的好转或恶化短期内难以明了,央行的政策趋势似乎也较为小心,以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但结合国内市场形势看,我们依然认为近期降息的可能性较大。目前金融机构或是企业,均认为央行此前三次降息的幅度偏小。金融机构方面,上周的3月期央票收益率大幅下滑81个基点,本周的1年期央票则大幅下滑96个基点,远远大于同期货币市场同期限利率的下滑幅度,表明市场仍存在相当强烈的降息预期。从银行信贷方面来看,虽然央行是在9月16日才下调6个月以上期限贷款利率27个基点,但9月份金融机构贷款平均利率对比8月份下滑31-27个基点,这表明,在9月份企业贷款需求下滑对于贷款利率的影响要远超出商业银行“惜贷”的影响。而10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额也超出9月份近200亿元;短期贷款同比虽然出现多增,但更主要来自于票据融资的贡献,也意味着其他企业的信贷需求不容乐观。目前总体经济形势越发悲观,市场有着进一步降息的要求。市场流动性并不缺乏,但随着资金的回流股市及债市走高后机构谨慎心态的增加,债市短期也将歇歇脚。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商业经济--积奇看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