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
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WealthFund)是随着一国宏观经济、贸易条件和财政状况的改善,以及政府长期预算规划与财政指出限制政策的实施,国家财政盈余与外汇储备不断积累。针对过多的财政盈余与外汇储备盈余,一些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投资机构来进行管理运作,这类机构一般被称为主权财富基金。它既不同于传统的政府养老基金,也不同于那些简单持有储备资产以维护本币稳定的政府机构,而是一种全新的专业化、市场化的积极投资机构。主权财富基金来源包括三类:第一类:外汇储备盈余,主要以亚洲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为代表;第二类:自然资源出口的外汇盈余,包括石油、天然气、铜和钻石等自然资源的外贸盈余,主要以中东、拉美地区16个国家为代表;第三类:依靠国际援助基金,以乌干达的贫困援助基金为代表。主权财富基金发展趋势具有三个特点1、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数量快速增长,资产规模急剧膨胀,市场影响力也不断增加;2、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庞大,投资领域广泛,不少主权财富基金已和政府养老基金或者央行储备资产管理机构规模不相上下;3、主权财富基金普遍采取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手段和多元化投资经营策略,谋求长远投资,获得较高收益。主权财富基金建立的动因与类型尽管各国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的起点源于国家财政盈余、外汇盈余等国家财富的急剧增加,但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的动因则各有侧重,主要包括以下5方面:动因1:跨期平滑国家收入,减少国家意外收入波动对经济和财政预算的影响基金类型:稳定型主权财富基金(Stabilization-orientedFund)经济严重依赖于自然资源出口换取外汇盈余的国家,跨期平滑国家收入的动因尤其突出。为保障自然资源枯竭后政府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也为了避免短期自然资源产出波动导致经济大起大落,这些国家都先后设立主权财富基金,对主权财富基金进行多元化投资,延长资产投资期限,提高长期投资收益水平,旨在跨期平滑国家收入。以挪威为例,挪威是世界上第三大石油净出口国,1990年代,挪威的财政盈余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尤其是石油出口收入增长快速,为了更好地管理石油财富,也为了做好石油资源可能耗尽的准备,1990年挪威设立了主权财富基金—政府石油基金。1995年,挪威政府的财政盈余也每年划入石油基金。为进一步提高长期投资收益,避免出现“荷兰病”,1998年,挪威中央银行设立专门主权财富基金—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NorgesBankInvestmentManagement,简称NBIM)。动因2:协助中央银行分流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冲销市场过剩的流动性基金类型:冲销型主权财富基金(Sterilization-orientedFund)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以主权财富基金形式用于中长期投资的外汇资产不属于国家外汇储备。因此,一些国家为缓解外汇储备激增带来的升值压力,便通过设立主权财富基金分流外汇储备。例如,1998年香港金融管理局为维持港元汇率稳定设立了主权财富基金。动因3:跨代平滑国家财富,为子孙后代积蓄财富基金类型:储蓄型主权财富基金(Savings-orientedFund)为应对老龄化社会以及自然资源收入下降对养老金体系的挑战,一些国家未雨绸缪,力求在代际间更公平地分配财富,设立专门的主权财富基金,即储蓄型主权财富基金,以中东国家为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