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
金融体系(Financial System) 在现实中,世界各国具有不同的金融体系,很难应用一个相对统一的模式进行概括。从直观上看,发达国家金融制度之间一个较为显著的区别体现在不同的国家中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重要性上。这里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德国,几家大银行起支配作用,金融市场很不重要;另一个极端是美国,金融市场作用很大,而银行的集中程度很小。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是其他一些国家,例如日本、法国传统上是银行为主的体制,但是近年来金融市场发展很快,而且作用越来越大;加拿大与英国的金融市场比德国发达,但是银行部门的集中程度高于美国。金融体系的内容 金融体系包括金融调控体系、金融企业体系(组织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环境体系五个方面。 (1)金融调控体系既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健全传导机制、做好统计监测工作,提高调控水平等;也是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包括利率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汇率形成机制、资本项目可兑换、支付清算系统、金融市场(货币、资本、保险)的有机结合等。 (2)金融企业体系,既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现代金融企业,也包括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革、发展各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农村信用社等。 (3)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体制)包括健全金融风险监控、预警和处置机制,实行市场退出制度,增强监管信息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处理好监管与支持金融创新的关系,建立监管协调机制(银行、证券、保险及与央行、财政部门)等。 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 混业经营统一监管 (4)金融市场体系(资本市场)包括扩大直接融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推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建设,拓展债券市场、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发展机构投资者,完善交易、登记和结算体系,稳步发展期货市场。 (5)金融环境体系包括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金融体系的两种类型 由于现实中不同国家的金融制度差异较大,因此很多研究认为,存在着不同的金融体系。一是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二是以法德日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 在美国,银行资产对GDP的比重为53%,只有德国的三分之一;相反,美国的股票市值对GDP的比重为82%,大约比德国高三倍。因此,美国英国的金融体制常常被称为“市场主导型”,而德国、法国、日本则被称为是“银行主导型”。各国金融体系的差异 (一)以完成金融体系的融资功能方式不同为标准。 哲肯克伦将金融体系划分为三种类型:英国的融资多用短期银行借款的形式,德国则采用长期融资与管理协助相结合的“综合银行”模式;俄罗斯由于工业化较晚,所以还需要政府的直接融资。 凯林顿和爱德沃兹从考察不同国家长期融资用于实际投资的数量入手,把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分为两类:一类以美英为代表,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另一类金融体系以法、德、日为代表,银行与工业高度融合,银行贷款是融资的主要渠道,因此称之为以银行为基础的金融体系。 (二)以完成金融体系配置资源功能的方式不同为标准。 泽曼用三个指标来区分金融体系:存款转化为投资的方式;贷款和证券市场上的价格是如何形成的;政府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以此为标准,他把金融体系分为三类: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体系、信用基础体系和以德国为代表的靠操纵市场来达到目标的金融体系。梅尔从金融体系与投资间的关系入手,把经济分为银行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他认为这两类经济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公司所有制模式与金融体系结构之间的关系的不同。 (三)以完成金融体系解决不确定性风险功能的方式不同为标准。 莱布泽斯基把金融体系分为两种基本形式:银行导向体系和市场导向体系。他研究不同金融体系对工业发展的作用,把金融体系看作是对承受和分配风险的安排。 (四)以完成金融体系解决激励机制功能的方式不同为标准。 珀林用“退场/发言”来形容两种体系。在退场体系中,证券持有者靠出售他们的有价证券来施加影响;在发言控制体系中,银行与企业联系紧密,银行提供大量长期贷款,金融资产缺乏高度发展的二级市场。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尽管选取的指标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差异,但总的来说,理论界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即:发达国家确实存在两种不同的金融体系:以德、日为代表的银行导向型体系和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体系。两种类型金融体系的差异在于,完成金融体系职能的过程中,银行和证券市场所起到的作用不同。在银行导向型体系中,银行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导向型体系中,市场机制成为完成金融体系职能的主要机制,证券市场的作用更为突出。金融体系的内容 金融体系包括金融调控体系、金融企业体系(组织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环境体系五个方面。 (1)金融调控体系既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健全传导机制、做好统计监测工作,提高调控水平等;也是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包括利率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汇率形成机制、资本项目可兑换、支付清算系统、金融市场(货币、资本、保险)的有机结合等。 (2)金融企业体系,既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现代金融企业,也包括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革、发展各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农村信用社等。 (3)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体制)包括健全金融风险监控、预警和处置机制,实行市场退出制度,增强监管信息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处理好监管与支持金融创新的关系,建立监管协调机制(银行、证券、保险及与央行、财政部门)等。 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 混业经营统一监管 (4)金融市场体系(资本市场)包括扩大直接融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推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建设,拓展债券市场、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发展机构投资者,完善交易、登记和结算体系,稳步发展期货市场。 (5)金融环境体系包括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金融体系的两种类型 由于现实中不同国家的金融制度差异较大,因此很多研究认为,存在着不同的金融体系。一是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二是以法德日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 在美国,银行资产对GDP的比重为53%,只有德国的三分之一;相反,美国的股票市值对GDP的比重为82%,大约比德国高三倍。因此,美国英国的金融体制常常被称为“市场主导型”,而德国、法国、日本则被称为是“银行主导型”。各国金融体系的差异 (一)以完成金融体系的融资功能方式不同为标准。 哲肯克伦将金融体系划分为三种类型:英国的融资多用短期银行借款的形式,德国则采用长期融资与管理协助相结合的“综合银行”模式;俄罗斯由于工业化较晚,所以还需要政府的直接融资。 凯林顿和爱德沃兹从考察不同国家长期融资用于实际投资的数量入手,把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分为两类:一类以美英为代表,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另一类金融体系以法、德、日为代表,银行与工业高度融合,银行贷款是融资的主要渠道,因此称之为以银行为基础的金融体系。 (二)以完成金融体系配置资源功能的方式不同为标准。 泽曼用三个指标来区分金融体系:存款转化为投资的方式;贷款和证券市场上的价格是如何形成的;政府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以此为标准,他把金融体系分为三类: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体系、信用基础体系和以德国为代表的靠操纵市场来达到目标的金融体系。梅尔从金融体系与投资间的关系入手,把经济分为银行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他认为这两类经济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公司所有制模式与金融体系结构之间的关系的不同。 (三)以完成金融体系解决不确定性风险功能的方式不同为标准。 莱布泽斯基把金融体系分为两种基本形式:银行导向体系和市场导向体系。他研究不同金融体系对工业发展的作用,把金融体系看作是对承受和分配风险的安排。 (四)以完成金融体系解决激励机制功能的方式不同为标准。 珀林用“退场/发言”来形容两种体系。在退场体系中,证券持有者靠出售他们的有价证券来施加影响;在发言控制体系中,银行与企业联系紧密,银行提供大量长期贷款,金融资产缺乏高度发展的二级市场。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尽管选取的指标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差异,但总的来说,理论界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即:发达国家确实存在两种不同的金融体系:以德、日为代表的银行导向型体系和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体系。两种类型金融体系的差异在于,完成金融体系职能的过程中,银行和证券市场所起到的作用不同。在银行导向型体系中,银行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导向型体系中,市场机制成为完成金融体系职能的主要机制,证券市场的作用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