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CFG全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 CFG全球 > 理财社区问答 > 详情
?
“不就业族”为何拒绝就业?
2021.09.23 03:33:12· martian 浏览27次
1条回答
1F
上学是为了什么?工作。工作是为了什么?生活。生活是为了什么?理想、快乐、自由……那如果我正在追逐理想,如果我很快乐很自由,可以不要工作吗?高校纷纷涌现“不就业族”,这是记者近日走访昆明数所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时发现的现象。正当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为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四处奔波时,有些毕业生却主动对就业说“不”。他们或忙着冲刺“铁饭碗”,或准备考研和出国,或边玩边等候机遇。一方面四处充溢着“就业难”的呐喊和不安,一方面又纷纷涌现出一些“不就业族”。面对如此迥异的现状,不禁有人要发问:你不就业为哪般?“不就业族”的出路在哪里?现象“不就业族”扩军相对此前记者报道的最牛毕业班百分百就业,昆明多数高校所反映出来的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不就业族”悄悄扩军。记者昨日从云南大学就业办获悉,最终的就业率统计数据要在8月底出炉,但目前的签约率不过40%左右,显然不排除还有不少毕业生尚处于待业状态。而在去年,云南大学的就业率为93%左右,在全省众多学校属于中等水平。先来关注两个班级的就业率。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毕业生小杨告诉记者,他们班考研的同学占了全班约1/3的比例,但最终考研成功的只是少数几个。其中有七八个同学准备再接再励再考一次。毕业离校的近期,真正找到工作的同学占全班比例应该不到六成。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的毕业生徐丽是班长,班级毕业生共38人。她掐着手指算了又算,最终发现班里找到工作的女生有8个,男生有7个。这意味着全班“不就业族”有23个,就业率不过39%左右。再将目光锁定在两间宿舍。虽然他们分属于不同的学校和专业,但毕业选择却有些殊途同归。小杨所在的宿舍有6人,统一学的环境科学专业。目前,2人准备出国,2人准备读研,1人找到份文秘工作,1人等着考事业单位。徐丽所在的宿舍有4人,分别学习编辑出版和少数民族文化两个专业。截至昨日,4个人全部处于“不就业”状态,除了徐丽还没有做好要工作的思想准备,其余3人都毫无例外地等待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特岗教师。追因原因考研升学周希是云南大学法学院的大四女生,她在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一门心思想考研。当去年下半年的那次考研分数没能接近理想中的北大法学时,她果断拒绝了同学好友让其调剂到本校的建议,理由是“我就是想去北大”。在和家人商量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心急火燎地四处找工作,而是继续着图书馆和宿舍两条线的平淡生活。“还是北大,我再试一次。”这是周希的选择。当记者问及为何要承载风险再赌一年时,周希的回答令记者再度愕然:“除了考研,我不知道出去能干什么工作。”在周希的世界里,如今法学的就业形势严峻,本科学历出来更是步履维艰,倒不如趁着家里支持先读个硕士学位“镀镀金”。如今,周希已经回到老家附近的郑州大学,过着与书为伴的复习生活。出国深造小杨学的是环境科学专业,她发牢骚说“什么都学,什么都不是”。为了摆脱一辈子呆在实验室或是找不到工作的命运,小杨早在大三下学期就开始着手准备考研,后来又动起了出国留学的念头。在父亲的点拨下,小杨深知“一心不能二用”,于是敲定主意要去澳洲深造。出国留学的通知迟迟未发,小杨却不得不先卷着铺盖回老家。“先等着呗,很揪心。”小杨说。一旦通知下来,她将奔赴澳洲学习一年半的环境工程专业。好在环境工程专业远比环境科学专业实用些,小杨对自己将来学成归来找到工作多了一份期待和把握。当然,能够趁年轻出去走走也是她的心愿。考“铁饭碗”“我们宿舍没一个人找工作。”据徐丽描述,她们宿舍属于典型的“不就业族”。舍友A因为男友签工作到德宏,她坚定不移要考到德宏做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舍友B原本自己想找工作,但迫于家人的强烈要求只好选择先回老家曲靖准备考事业单位或特岗;舍友C目前想尝试着先考“铁饭碗”,至于私企等单位不在考虑范围。舍友们对“铁饭碗”的热衷程度,令徐丽看着唏嘘不已。“她们从去年国考开始考,然后考事业单位,现在准备考特岗教师等,一场都不错过。”然而,多数人都不能如愿以偿。徐丽所在的编辑出版专业班最后也仅有两人获取了云南省公务员面试的资格。理想主义较之舍友们因为考“铁饭碗”导致的“不就业”,徐丽显得尤为另类。从实习到毕业整整半年时间,她只怀着“玩玩”的心态投过一份简历,并在对方通知免笔试直接面试的那天睡过了头。学院老师推荐的两份工作也都被她委婉拒绝了。朋友们说她:“你咋个天天无所事事也不找工作?”记者见到徐丽时,她刚送走班里最后一名女生。回到空荡荡的宿舍,徐丽主动拿出一沓沓奖状和资格证书让记者浏览。毫不掩饰自己才气的她告诉记者,“我只是现在还不想工作,我要的工作还没出现。”原来,徐丽的梦想是到媒体大展身手,但迄今为止她还没有碰到合适的用人单位。尽管“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徐丽暂时还不想这么快就向现实屈服,她说“我再等等”。老师观点过渡一下倒可以不要无休止“不就业”针对悄悄涌现的“不就业族”,云南大学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学生处副处长张岳老师表示并不奇怪。在他看来,部分毕业生在征求家长的同意和进行自我考虑之后,选择考研、出国、考公务员等多种方式暂时先“漂”着,其实反映出当今社会就业多样化的一种趋势。纵观中国大学生就业,从国家包分配到自主择业,再到如今的“不就业族”现象,这一变迁意味着时代的进步,折射出对人才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对自我重新定位的过程。然而,张岳并不同意“不就业族”们无休止地“不就业”。他建议“不就业族”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一段时间过渡,但这并不意味着支持和鼓励他们一意孤行和一路摸黑。譬如花费三四年时间考研或是出国,结果只会耽误了自己。此外,以上种种选择都需要坚强的经济后盾。“不就业族”们也不能一味依靠父母,要学会先养活自己。经验分享就业达人:云南民族大学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小程亮点:他没考过任何证书,他没写过一份简历,他在毕业时已经工作半年。想走在人前 不妨“笨鸟先飞”从进入大学那天起,我就开始思考。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同样的智商,同样的水平,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就我个人来说,家里没背景,人长得又不帅,身高勉强还算及格,把我这样一个人,丢人群里都不容易找出来。想通了这些,就容易得出结论:要走在大多数人前面,就要“笨鸟先飞”。大学期间,我没有去考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普通话等,因为我发现身边超过一大半的人都去考这些。结果证书变得不值钱了,而且这些都不是核心竞争力。当我考虑清楚,认为我适合去企业并从事本专业时,我把关于专业和行业能找到的资料都看了一遍,同时时刻关注相关市场动向。大二、大三,我关于专业的文章,发表在多家行业期刊、报纸上。由于文章,我也认识了不少业内人士,得以了解业内最新消息。在班里,我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那个,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专业这块,没有人比我更熟悉。通过认识众多的业内人士,等到大四要实习的时候,我发愁的已经是该选择哪家了。最终还是选了国内一家成立三年左右的图书公司。那家图书公司的副总,也是看了我写的专业文章才认识的。我们在网上聊了很多,也帮着他做些杂事。有一天,他打电话问我:“你什么时候可以出来?能出来的话,告诉我一声。”那时候还是大三,所以到大四实习的时候,我就给他发了条短信搞定了实习。之所以选定这家,是因为去一个发展中的公司,学到的东西一定最多,而且发展中的公司,一定会很缺人。另外一个是,发展中的公司上升空间一定是最多的,等公司发展壮大的时候,去得早的员工,就是元老了。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实习的时候还是2009年,公司名气没有现在响亮。到去年底的时候,公司就获得了很多出版权威奖项。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中文版,把公司评选为2010年中国最具潜力中小企业,这是文化出版类企业当中排名第一的企业。实习很顺利,去年10月份回学校上课的时候,我依然在做着一些相关工作,并拿着工资。等到1月份考完试回公司的时候,就直接签订了劳动合同。到现在7月份,如果按劳动合同来算,同学刚毕业,我已经工作半年了。如果按8月份实习来算,我已经工作一年了。时间是买不来的,就算我和同样专业、不同学校的人站在一起,他也会发现追赶不上。事实上,公司的实习生,不少都是名校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在实习,而我已经工作半年,这就是我和他们的明显差别。
2021.09.23 07:52:09 · 骆经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