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
新丰江水电站XinfengjiangHydropowerStation概 述新丰江水电站位于中国广东省河源市境内、珠江水系东江支流新丰江下游亚婆山峡谷出口处,距河源市约6km,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电站装机29.25万kW,保证出力9.99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9.9亿kW·h。淹没耕地11933hm22,迁移人口10.6万人。工程于1958年7月开工,1960年8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62年土建工程竣工,1976年完成第4台装机。坝址以上集水面积5740km22。坝址多年平均年径流量60.5亿m33,多年平均流量192m33/s。水库正常蓄水位116m,死水位93m,总库容138.96亿m33,其中调洪库容31.024亿m33,有效库容64.89亿m33,死库容43.068亿m33,为多年调节水库。大坝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流量10300m33/s,相应库水位121.6m;按万年一遇洪水校核,流量12700m33/s,相应库水位123.6m。电站最大工作水头81m,最小工作水头58m,设计水头73m。大坝座落在燕山三期花岗岩地层上,地质条件较好。建库前库坝区地震基本烈度鉴定为6度。工程由混凝土单支墩大头坝(河床坝段)、混凝土重力坝(两岸坝段)、坝后式厂房和泄水隧洞组成。大坝坝顶长440m,最大坝高105m。坝顶高程124m。支墩中心距18m,支墩顶厚4.5m,底厚7.5m;大头顶厚2.52m,大头底厚4.02m。溢流坝段在河槽右部,设有15m×10m(宽×高)表面溢流孔3个,堰顶高程111.56m,每孔最大泄量3800m33/s,鼻坎挑流消能。在水库发生诱发地震后,为确保大坝安全,又在左岸增建1条直径为10m、长778m的泄洪洞,最大泄量为1700m33/s,进水口位于正常蓄水位以下46m,高程70m。厂房为坝后式布置,位于河床左侧。安装4台竖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机型为HL662-410。1~3号机单机容量7.25万kW,4号机为7.5万kW。220kV屋外开关站布置在大坝下游,距厂房1.5km处。工程的土方量为72.5万m33,石方80万m33,混凝土99.9万m33,耗用钢材10337t,水泥193500t,木材72200m33。新丰江水库蓄水后,库区连续发生诱发地震。1959年大坝建成蓄水不久即出现频繁小震。1960年5月当水位蓄至81m时,出现了烈度为5度地震,7月水位达90m时出现6度地震。1961年按8度地震对大坝加固,1962年3月19日正当第一期加固完成,水库水位达110.5m时发生了震级为6.1级的地震,震中烈度为8度。这次地震,在13~18号坝段高程108m附近产生了长达82m的上下游贯穿性裂缝。2、5、10号坝段,在同一高程附近出现了不连续的水平裂缝。这是世界上首次直接经受水库诱发6级以上地震的高坝工程。为确保大坝安全,对大坝进行了第二期抗震加固,并增建了泄水隧洞,最后达到设计烈度9.5度和百年一遇洪水位110m相结合的标准。截至1986年底, 新丰江大坝附近记录到的地震次数达30万次,其中烈度大于2度的有1.3万次。新丰江水库有调洪库容33亿m33,可将新丰江百年一遇洪水全部拦蓄于水库中,仅下泄发电流量,大大缓解了东江河源以下两岸地区的严重洪水威胁。通过水库调节,东江下游枯水期流量从100m33/s增加到300m33/s,使近300km的下游航道得到了改善,通航船舶也由20~60t提高到200~50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