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
空间望远镜spacetelescope在地球大气外进行天文观测的大望远镜。由于避开了大气的影响和不会因重力而产生畸变,因而可以大大提高观测能力及分辨本领,甚至还可使一些光学望远镜兼作近红外、近紫外观测。但在制造上也有许多新的严格要求,如对镜面加工精度要在0.01微米之内,各部件和机械结构要能承受发射时的振动、超重,但本身又要求尽量轻巧,以降低发射成本。第一架空间望远镜又称哈勃望远镜,于1990年4月24日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送上离地面600千米的轨道。其整体呈圆柱型,长13米,直径4米,前端是望远镜部分,后半是辅助器械,总重约11吨。该望远镜的有效口径为2.4米,焦距57.6米,观测波长从紫外的120纳米到红外的1200纳米,造价15亿美元。原设计的分辨率为0.005,为地面大望远镜的100倍。但由于制造中的一个小疏忽,直至上天后才发现该仪器有较大的球差,以致严重影响了观测的质量。1993年12月2~13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宇航员成功地为“哈勃”更换了11个部件,完成了修复工作,开创了人类在太空修复大型航天器的历史。修复成功的哈勃望远镜在10年内将不断提供有关宇宙深处的信息。1991年4月美国又发射了第二架空间望远镜,这是一个观测γ射线的装置,总重17吨,功耗1.52瓦,信号传输率为17000比特/秒,上面载有4组探测器,角分辨率为5′~10′。其寿命2年左右。名称:空间望远镜主题词或关键词:宇宙科学望远镜内容内容人类为了摆脱厚厚的大气层对天文观测的影响,一方面设法选择海拔高、观测条件好的地方建立天文台,另一方面设法把天文望远镜搬上天空。著名的“柯伊伯机载天文台”,就是在C141飞机上安装望远镜,飞行高度在万米以上,曾用于观测天王星掩星。自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后,各国先后发射了数以百计的人造卫星及宇宙飞行器用于天文观测。像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就拍摄了17.5万多幅太阳图像,还观测了科胡特克彗星。著名的哈勃空间望远镜,是目前最先进的空间望远镜。人们把它的诞生看成伽利略望远镜一样,是天文学走向空间时代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