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
龚嘴水电站GongzuiHydropowerStation概 述龚嘴水电站位于中国四川省、大渡河上,距下游乐山市90km。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85.6m,总库容3.1亿m33,水电站装机容量70万kW,保证出力17.9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34.18亿kW。工程以发电为主,兼顾漂木。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于1966年3月开工,1972年2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78年竣工。二期工程尚未实施。坝址水面较窄。河床覆盖层深10~30m,基岩为前震旦纪花岗岩,岩性坚硬。岩体内有较多的同期辉绿岩脉侵入,缓倾角裂隙发育,但倾向上游,河床部位风化微弱,两岸谷坡风化较强烈。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坝址以上流域面积76130km22,多年平均流量1490m33/s。多年平均输沙量2990万t。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0800m33/s。一期工程正常蓄水位528m;相应库容3.1亿m33。为避免淹没库区内的成昆铁路,汛期限制位520m,相应库容2.14亿m33,死水位518m,为日调节水库。大坝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流量13800m33/s,相应库水位528.8m;按万年一遇洪水校核,流量16400m33/s,相应库水位530.6m。水库淹没耕地245.7hm22,迁移人口4105人。枢纽布置枢纽布置自右至左为:右岸挡水坝段(20~16坝段),地面厂房(15~11坝段),溢流坝段(9~7坝段和4坝段),间隔分布的冲沙底孔坝段(15,10,4坝段),漂木道(5坝段),左岸挡水坝段(3~1坝段),地下厂房。拦河坝全长447m,坝顶高程530.5m,坝体混凝土量70余万m33。共有4孔表面溢洪道,孔口尺寸为12m宽、18m高,堰顶高程506m。右部3孔下游用面流衔接,鼻坎高度15.5~21m,下游水深25~35m,洪水时可以漂木;左部1孔下游用远驱水跃衔接,水深较小,不能漂木。校核洪水时,溢流顶单宽流量达254m33/s,尾端鼻坎处最大单宽流量160m33/s,最大流速30多m/s。3孔冲沙底孔尺寸为5m×8m和5m×6m两种,孔口底板位于运行水位下56m,比厂房进口低22m,工作门下游呈无压流,单孔最大泄流能力达1100m33/s,对减少泥沙过机有显著作用。漂木道系利用原导流明渠导墙为基础而形成的陡槽,进口在5号坝段,槽长400m,槽宽9m,纵向坡度13%。进口处设有活动渡板,库水位变幅5m时均可过木,槽底设有人工加糙物以保持足够水深,利于漂木。漂木流量105m33/s,过木能力可达50~60件/min(平均每3件折为1m33)。坝后式厂房内安装4台竖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10万kW,额定转速88.2r/min,水轮机转轮直径5.5m,发电机为伞式空冷型,额定电压15.75kV,定子铁芯内径12m。副厂房位于厂房上游。压力钢管直径8m。地下厂房位于左岸岸边,内装3台竖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机组的型式、结构和容量与坝后式厂房的机组相同,其副厂房布置在下游左岸岸边。两个220kV屋外开关站,一个位于厂房上游厂坝之间,另一个布置在坝下游左岸岸坡上。工程施工工程主体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277万m33,混凝土浇筑155万m33。采用明渠导流。明渠底宽35m,设计流量9560m33/s。设有2×5m×8m和1×5m×6m导流底孔,围堰最大高度35m。基础覆盖层厚27m,基础防渗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堰体防渗为木板心墙。1968年2月截流,实测流量448m33/s,立堵,最大落差4m。施工时堆放在下游的石碴,抬高尾水1.7~4m,每年损失发电量2亿kW·h,虽作了一定处理,但未得到基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