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
“炒姜”手法 1、姜价较低时,炒客们囤积生姜 2、拿出部分资金高调收购,拉高姜价 3、放出传言,称以后姜价还要涨 4、姜农心理预期被抬升,开始惜售 5、炒客们把囤积的生姜抛出,赚个盆满钵满 6、姜价回落,炒客们已套现离场,等待下一次机会绿豆、大蒜、土豆、生姜,众多农产品被轮番炒作,让人们不禁想问,为什么炒作农产品成了流行,下一轮,又会是谁?山东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庆武说,被炒作的农产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比较容易储存。客观上,这为游资的炒作提供了便利,“像香菜、韭菜等绿色菜,绝对是没有办法炒的。” 此外,农产品需求大致恒定,弹性很小,如果遇到了欠收的年份,炒作的理由就会更加充分。如果此时国际市场的需求有了增长,供求矛盾的加剧会进一步助推价格,也给了炒家获取暴利的机会。 最近,楼市、股市都不景气,资金不敢盲目进入。这些流通中的资本只能见缝插针,在自然灾害背景下,一些农产品减产,种植面积减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蒜、绿豆一类原本不起眼的小品种农产品,在资金的作用下兴风作浪。 另一特点则是相对大宗农产品,这些盘子较小的小杂粮就像股市的创业板一样,容易操作,仅安丘一地出口的生姜,就占中国生姜出口的一半。 长期来看,农产品价格还有上涨空间。”秦庆武说,今年全球几大粮食重要产地像俄罗斯、乌克兰等,都遇到了少有的天灾,导致全球粮食都有了一个“通胀预期”。由于大宗粮食产品国家有调控政策,价格不会有太大的增长,而那些有缺口的小盘农产品,下一步,也许就是被炒作的对象。但他同时认为,小品种农产品对消费者的生活不会有特别大的影响,而价格上涨,从另一方面来看,则可以刺激农民的积极性,增加种植量,这客观上又会抑制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