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
中国GDP位居世界第二,但是这并不值得我们为之欢舞雀跃。我们要保持冷静,头脑清醒吗。人情经济发展中的缺陷和不足。确保经济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另外要吧经济的发展转化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利水平的提高。让财富藏富于民。让人民切切实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GDP世界第二表明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通过制度变革,释放了潜在生产力,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979-2008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发展水平快6.8个百分点。1960年中国GDP总量只有600多亿,经过50年左右的发展,到2009年则扩大了500多倍,达到了33万多亿,这个速度和成就可以说是非常罕见。中国GDP总量排名也从1978年的第11位,到去年的第三位,发展到今年的二季度的第二位。一个国家的强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固然不单纯是GDP总量的提高,但没有总量的扩大,也谈不上人均GDP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GDP总量的提高是一个基础,将会为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事实上,GDP及其增长率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一直是评判一国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变量之一。这也是跨国公司金融危机后,继续看好中国市场并将其作为战略重心的原因之一。 GDP世界第二并不意味着国力第二 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并不说明中国综合国力排在全球第二。中国在人均GDP、发展质量和创新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国2009年人均GDP只有3711美元,相当于日本的1/10,美国的1/13,卢森堡的1/28。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和第一大出口国,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通过大量产品的微薄利润,为经济总量作贡献。如果再考虑到低工资、高污染和福利水平不高的诸多因素,中国的经济发展质量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这也是日本有学者说中国越发展越离不开日本的主要原因。中国品牌、技术的缺失,导致中国在全球生产链布局中处于低端地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南宋的GDP高于蒙古,1820年的大清王朝GDP世界第一,但同样免不了覆灭和战败的命运。因此,GDP世界第二并不意味着中国是第二大强国,综合国力就一定仅次于美国。 GDP世界第二的风险 在今年第二季度GDP总量超过日本之前,中国成多次“被第二”,或者被预测很快成为第二。中国经济总量的变化总是引来国际社会的最大关注,还有作为老大的美国的异常关心。1987年之前,苏联是仅次于美国的GDP老二,但在冷战中分崩离析了,日本跟随苏联之后成了经济总量全球第二,1985年《广场协议》后,也一蹶不振了。现在中国刚刚在一个季度GDP成为第二,就引来众多评论和警惕的眼光。而且“中国责任论”、“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扩张论”等心怀叵测的议论,被放到了GDP第二的篮子里。不少国家认为中国已经不是发展中国家,理由就是GDP总量排在世界第二。就连中国最近援助巴基斯坦,都被美国等国家横加议论,从友谊和国力方面指摘中国的不是。因此,中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第二的风险,韬光养晦,沉着冷静,踏踏实实发展经济。 GDP世界第二后面的艰巨路程 中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和信息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一半以上的人口仍在农村,产业结构层级仍处于较低水平,经济粗放式发展方式亟待改变。因此,中国不能满足于GDP总量的扩张,而是要有质的提高,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将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转化为人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实行经济可持续发展。况且,GDP总量季度世界第二,并不意味着就会长期第二,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发展水平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那么不用说追赶老大,恐怕老二的位置也旦不保夕。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在暂时取得GDP总量世界第二后,仍有艰巨的路程要走。上面的观点还是比较可信的。GDP并不代表一切。清王朝时我们GDP也是世界前一前二,结果呢,还不是被八国联军欺负。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的看GDP,还要看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