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CFG全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 CFG全球 > 理财社区问答 > 详情
?
什么是“引渤入新”?
2023.08.22 00:33:38· 短线铁军 浏览14次
1条回答
1F
2010年11月5日,在“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上有专家提出将渤海的水引入新疆以解决新疆缺水问题、缓解新疆土地沙漠化的建议,引起了全国广泛讨论。这一建议存在许多质疑和工程争议,主要问题在于海水淡化技术是一个国际化难题,难以实行。工程背景2010年11月5日,“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论坛上关于“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建议引发广泛讨论。此设想是通过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从而镇压沙漠。工程争议争议焦点   成本和环保是这一工程遭受质疑的两大焦点。  把海水引入沙漠的计划经报道后,国内不少水利专家与环保人士都认为,眼下这项耗资600余亿的 调水工程无论是在经济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不切实可行,并将它与三峡大坝和引发争议的南水北调工程相提并论。  但针对外界的质疑,项目负责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泓元海水淡化有限公司(下简称“项目负责方”)却不以为然,该公司董事长王秀顺在接受采访时称:“我们不会做亏本的生意。”耗能与经济  按照计划,“海水西调”工程将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途径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后流入新疆。  这意味着,项目全程将穿越四条山脉、一个湖泊,涵盖中国西部的八大沙漠。  海水西调”工程主要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从渤海西北岸向上提水至1200米高度,整个过程都用直径3.2米的玻璃钢管进行输送;第二部分则需要建造320公里长的地下隧道,将海水输送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海水淡化厂。  根据项目负责方的测算,项目一期总投资628亿元,其中建设费用567亿元。  虽然从总投资比例中看,建设费用占据了大半部分,但专家认为,抽水的能量消耗成本与海水淡化成本同样不可小觑。  “大面积地抽水需要强大的电力支持,这个对能源的消耗太大了,现在国家能源现状这么紧张,除非可以借鉴国外同类项目中充分利用风电和太阳能的经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在接受采访时说。  针对抽水成本过高的质疑,王秀顺则表示,在抽水过程中,该项目可以充分利用内蒙古的风电资源,同时,他还进一步强调,随着项目的推进,也将会把太阳能运用到抽水系统当中。  “风能本身就不稳定,依靠风电完成这么大的抽水量根本不可能。”张博庭说。  除此以外,在海水淡化工序上,王秀顺称将充分利用当地煤化工企业与电厂发电的余热,对海水进行稀释淡化处理。  “现在煤化工企业和电厂的热能利用率都只有37%,除了挥发的部分,我们还可以利用50%的余热,这也能为海水淡化过程中提供一部分能耗。”王秀顺说。  王秀顺还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项目负责方的初步规划,该公司计划每年抽调海水3.65亿吨,每年可实现47亿的经济效益,其中,平均每吨海水淡化的成本大概在4块左右,风力调水的成本是2块左右。  “除去成本,我们每年还可以赚12个亿。”王秀顺说。  据王秀顺透露,项目负责方目前已经和神华、大唐等企业达成协议,海水淡化处理后的交易价格为每吨10元。  “科学家们从理论上可以得出的结论并不代表就能实际操作,我认为,这个工程要实现得30—50年以后。”张博庭对记者说。  而根据项目负责方的测算,规划的项目在完全实施的情况下,静态投资回收期(包括3年建设期)为税前6年左右,税后7年左右,内部收益率为20%左右。  “这个工程我们已经筹备了6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国内51个研究院都参与了评估和研究,这不是天方夜谭。”王秀顺说。海水实用性  “农业节水及地下水甚至取雪水不利于我区长期的发展。同时,还会破坏生态平衡。‘陆海统筹,海水西调’工程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大战略选择,也更利于发展区域优势资源。”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李新娥在接受采访时说。  但是,与为缓解中国北方严重缺水局面的“南水北调”工程和为解决长江下游的洪水泛滥问题而建的三峡大型水利工程项目一样,“海水西调”也存在破坏生态平衡的核心问题,比如人为改变气候所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引水渠沿内蒙古边境可能导致盐碱干涸洼地形成等等。同时,也有专家质疑海水的实用性。  目前,一些沿海城市由于海水倒灌而引发土地酸碱度变化,如果一旦沿途海水泄漏,缺少降雨的内蒙古、新疆则很可能会导致土地盐碱化。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张宝印则表示,引入海水不会影响内陆土壤结构,这绝不会造成任何后果。  “海湾的海水与太平洋相连,一般自净周期为5年,而引入渤海湾海水,能够将净化周期人为缩短,促进渤海湾地区环境变化,甚至促进养殖业发展。”张宝印说。  “环保上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输送海水的玻璃钢管具有防腐防泄漏的先进技术,管道搭建也是由中铁建筑集团负责,所以,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施工上,我们都有保障。”王秀顺对记者说。  据了解,目前,内蒙古发改委与辽宁省发改委已经针对该项目立项,而据王秀顺透露,涉及该项目的5个工地也已经开工。  将海水引入沙漠,新疆最少可再增18亿亩农业用地。“以色列的沙漠利用率很高,而新疆这么大的面积,利用率只有4%。”回应质疑质疑1  “引渤入疆”是解决新疆缺水问题的最佳方案吗?  据唐立久介绍,近30年来,关于解决新疆水荒的方案,国内先后有过5种设想。  第一种,著名的“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把印度洋暖湿气流引过青藏高原”。这种奇想虽然具有科学依据,但经我国大气物理学家高登义及其科研小组证实,从气象学上无法成立。  第二种,“大西线调水”,即上世纪80年代初,民间水利学家郭开提出,从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雅砻江、大渡河取水,通过修筑大坝,开挖隧洞将水引入黄河,其中有两条支流通往新疆。但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和张光斗的主持下,两院43位院士和百位专家形成《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大西线工程没有技术可行性。  第三种,通过节水解决缺水问题由国家水利部原部长杨振怀提出。他认为,新疆应加强环境生态保护,退耕还林,做好规划,特别是水、土资源合理配置和水资源按流域统一管理、监督,推进水使用权制度,用水总量和定额管理,以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来解决缺水问题。这也是目前政府一直推行的思路,但还需长期实践证明。  第四种,南水北调,这一设想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经过几十年研究,目前基本确定的布局为: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该工程建成后将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并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2010年3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工程破土动工。这是目前国家启动的涉及解决新疆缺水问题的方案。  第五种,“海水西调”方案,线路全长2800多公里,先向吐鲁番年输水。  唐立久表示,西部大开发10年以来,西气东输、西电东输、西煤东输等项目的顺利实施,说明远距离输送资源在国内已不罕见。“引渤入疆”是解决新疆缺水的大胆设想之一,不管能否实现,应该存在设想的勇气。质疑2  怎么解决海水淡化问题?  唐立久说,引海水入疆实际上有两种可能,一是通过密封的管道,将海水引到新疆后进行淡化;二是在海边或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将海水淡化后引到新疆。目前,国际上海水淡化和输送的技术是成熟的,一旦投资到位,施工是可行的。同时按照霍有光的思路,国际上正在大力提倡发展海洋经济,乌鲁木齐作为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并不是完全没有发展海洋经济的可能。同时,“引渤济锡”项目的有望上马,为引淡水进新疆创造了可能。质疑3  一方8元钱的淡化海水,新疆能用得起吗?  “引渤入疆”按照初步设计测算,使用管径5.8米的玻璃钢管输送海水,仅从内蒙进疆铺设2000多公里管道一项,需投资700多亿元,工程总投资更达到3000多亿元。核算后,从渤海引来的水,在新疆的水价将达到每立方米8元左右。  对于如此高的水价,唐立久表示,首先许多年之间,新疆本地水价有可能上涨,其次对新疆而言输水除了算一本经济账外,还要兼顾战略账,经济发展必然需要用水。质疑4  近年来渤海污染严重,渤海水引到新疆怎样避免二次污染?  2010年10月,新华社以《渤海污染严重快成“死海”》为题,报道了渤海被严重污染,年污水量超过40亿吨。面对“把被污染的渤海水引到西部,是继续污染西部吗?”的质疑,唐立久表示,如果在“引渤济锡”项目基础上引水,引来的是经过淡化和净化的水。据他了解,“引渤济锡”工程将引水口选择在辽宁葫芦岛,正是因为那里可以引到未被污染的海水质疑5  为了引水,破坏几千公里沿线生态环境,值不值?  对于“引渤入疆”必然产生的生态破坏,唐立久简短沉默后回答:“这是引渤入疆最大的风险,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本土回应  新疆农业大学水利学院院长侍克斌  海水淡化成本非常高  新疆农业大学水利学院院长侍克斌,长期从事如何解决新疆缺水、何种方案调水更为科学的研究。2010年11月5日,侍克斌作为嘉宾,列席了“高峰论坛”。  侍克斌认为,“引渤入疆”从理论层面说具备可操作性的调水方案。在不考虑成本的前提下,只有在两种情况引水具有可行性——将海水淡化后引入新疆,或者确保海水引入新疆后水位在零平面以下。  “强调输送淡水,因为用管道输送海水,一定会发生渗漏,而渗漏必然造成对土壤的污染。”侍克斌表示,“比如地震对管道造成挫伤后渗漏,这是无法预计和避免的。而且这种渗漏造成的污染的隐患,将涉及输水沿线几千公里的土壤。而强调海水入疆必须在零平面下是指,海水入疆后,必然需要大型的蓄水池、水库,而且可能是多处,这些蓄水池同样都有可能发生渗漏、污染土壤的可能。新疆的土壤含盐碱量本来就高,一旦被海水污染,更无法种植。”  此外,就“引渤入疆”所需的技术及耗用成本,侍克斌说:“例如,目前沙特阿拉伯没有大量使用淡化海水,重要的原因就是海水淡化的成本非常非常高,可以说‘用不起’。我国的沿海城市中,比如天津,一直非常缺水,但紧靠海边的天津多年来也没有采用海水淡化来缓解缺水的问题。所以说‘引渤入疆’需要的资金投入是非常巨大的。”  侍克斌认为,解决新疆缺水的问题,首先是要“将自己的水用好”,将发源于新疆境内的几条大河流规划使用好;其次是进一步推进节水灌溉、减少浪费,比如农业生产上,改变大水漫灌的传统方式,修建防渗渠等;第三是考虑采用科学的、可操作的方法调水。而从渤海调水,则是将以上3点都做到、做好后,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引入淡水。自治区水利厅  这只是“一个美好想法”  2010年11月5日,记者采访了自治区水利厅水政水资源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政府没有制定关于“引渤入疆”的相关计划,可以说这一提法目前仍在民间研究的层面上。目前,由于海水淡化的成本过高,大量利用淡化海水可以说是世界性的难题,只是“一个美好的想法”。建议优化方案  1、海水淡化后输送 直接提引海水的确存在环境风险,最好在渤海湾沿岸设海水淡化厂,将淡化后的水进行输送。  2、在海水淡化厂周边设立海水淡化经济特区,发展一系列海水淡化、海水卤化工业、海水中微量稀有元素化学提炼工业、大规模提炼海水中的氘、氚等工业产业,将提炼的氘氚再用于能源生产,为引渤入疆提供能源,总之让抽以来的海水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流程后,淡化为淡水后再送入新疆,改造我们最后的处女地——沙漠。  3、沿途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利用风能对淡水进行提灌输送。  4、我国大部北方缺水,是不是先在缺水严重、离海较近的地区先建设一条海水淡化工程,吸取工程经验,成功后在实施更大的引水计划。  5、雪水和地下水将越来越枯竭,能想出这样的方案,解决西部干旱问题,真的是非常有智慧的想法,建议成立国家级的海水淡化灌溉研究院,专门负责这方面的研究。  6、教育部在部分名校设立海水灌溉专业,为这方面培养专门人才,为未来准备人才,这就叫远见卓识。
2023.08.22 17:49:39 · 湛经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