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CFG全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 CFG全球 > 理财社区问答 > 详情
?
著名运动员现商界女强人邓亚萍曾经两次参与申办北京奥运会的经历是怎样的?
2020.05.13 09:21:08· zhangl 浏览23次
1条回答
1F
1993年北京申奥 作为运动员代表2001年北京申奥 同样作为运动员代表北京两次申奥,都是让邓亚萍作运动员代表。1993年,邓亚萍刚刚登上事业的顶峰,在头一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获得女单、女双两项冠军,并深得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喜爱。投票前一个多月,邓亚萍得到通知,让她代表现役运动员在最后的陈述中讲几句话。“但那时我根本不会讲英语,国际司的刘北剑替我写好了几句话,一句一句地教我,让我硬背下来。”如今已在英国诺丁汉大学读了两年书的邓亚萍,觉得那次陈述经历真“悬”:“陈述的头一晚我基本没有睡觉,嘴里反复叨唠那几句话,比参加世界大赛还紧张。因为自己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万一忘了词怎么办,纸上的英文又一句都看不懂。轮到我上场时,我感觉心砰砰直跳,真紧张啊!但毕竟打过那么多世界比赛,一上场还是能够镇定下来,把那几句话顺利地背下来了。”  在莫斯科同样代表运动员作陈述报告,不仅仅是邓亚萍自己心定多了,所有听过邓亚萍讲英文的人都对她充满了信心。她现在可以用英文写论文,用英语作报告,在美国学习过的杨澜也对邓亚萍的英语水平赞不绝口。此外,还有一点令邓亚萍自信,“这四年我一直在清华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读书,书没有白读,我感觉自己比上一次申奥时成熟多了。”  虽然已经把陈述词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为了保险,邓亚萍还是带着稿子上台了,万一卡住了,看一眼稿子就可以接着往下说。尽管久经沙场,邓亚萍上场前还是觉得有点紧张。“8个陈述人,加上杨凌共9个人,我们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陈述好了,是应该做的,可能一票都不会加上去,如果陈述不好,就很可能会减票,北京奥申委前面做了那么多工作就会因此打了折扣,所以我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此前,几位陈述人在北京做了很多次练习。邓亚萍说:“当时在亚运村的国际会议中心,完全按着国际奥委会会议的讲台尺寸布置会场,按着乒乓球的术语,就是模拟训练。每个人的陈述词都改了几十遍,讨论,推翻,再讨论,再推翻,最后终于定稿时,已经到了7月初了,时间非常紧张。真正到了“比赛”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发挥得非常好,北京做完陈述报告以后,大家都感觉北京的陈述报告要比其它几个城市好。北京准备得太充分了,大家对北京获胜充满了信心。”  等待投票表决的时候,五个申办城市的代表团都坐在一个大厅里。“虽然心里也紧张,但我们很有信心,甚至觉得第一轮就有可能过。第一轮没过,我们心里反倒有点紧张了: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但是大家还能够沉住气。”邓亚萍回忆说。“第二轮投票以后,我们一看监票的三个人都走了,就知道有结果了:肯定是北京!因为只有北京可能在前两轮胜出,而绝对不可能在前两轮出局,这一点北京奥申委是非常有把握的。所以第二轮出结果,那肯定是北京赢了。”  梦想终于实现了,多少人盼着这一天。“我一听到北京,一下子站了起来,眼泪马上就流下来了,大家全都哭了,真是太不容易了。可以说,那一刻,比我拿任何一次世界冠军都激动。”邓亚萍由衷地说。
2020.05.14 13:53:43 · 鲍经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