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
中国还是世界工厂吗?英国《金融时报》 拉胡尔?雅各布 香港报道上周,瑞银(UBS)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分析计算了2011年上半年美国和欧盟的进口数据后,发布了一份报告。他发现中国轻工制造业的份额开始下滑,从曾经的50%强减少到了48%。而受益者包括孟加拉国(对美国出口增加了19%)和越南(16%)。安德森谈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时说,2011年上半年“似乎是一个很令人信服的转折点”。他表示,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本应成为劳动密集型投资“天然目的地”的印度和菲律宾,在这个过程中却成了旁观者。对于中国工业化程度最高也最富裕的省份广东省而言,这种低收入工作岗位的迁出正好符合省政府领导多年来的倡议。广东省在十二五规划中,将经济增长目标降低到了每年8%。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省委书记汪洋曾反复强调必须将污染产业迁出,加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香港大学(University of Hong Kong)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恩莱特(Michael Enright)表示,一省政府积极寻求告别早期工业发展方式,这可能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国政府的目标也大体相同,但要在全国层面实现这种转变更加困难,因为内陆省份的工人不像广东省的工人那样技术熟练。要深入了解服装和鞋类等低端制造业在以多快的速度撤离华南地区,全球采购企业利丰(Li & Fung)上月发布的半年财报也提供了指引。利丰为沃尔玛和玩具反斗城(Toys R Us)等西方零售商采购商品,涵盖从T恤和风帽夹克到家具和美容用品等各种类别。利丰首席执行官乐裕民(Bruce Rockowitz)披露的一组数据,实际上预示了服装、家具和鞋类制造业将迎来全新的世界秩序。这家市值高达160亿美元的企业在孟加拉国的采购额增长了52%,同时来自土耳其和印尼的采购也增加了20%或更多。李京璞(Roland Lee)拥有一家生产牛仔服装的公司熙福制衣(Hilford)。为了让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盈利,他将承接的订单规模削减到2000件左右。他还转战高端市场,增加了为Armani Exchange等客户定制产品的业务。李京璞表示,去年棉花价格上涨一倍多,加上工人薪资上涨,已经促使竞争对手将工厂搬到了印度。然而,印度生产服装的高废品率让他有些警惕。李京璞仍然将生产放在深圳,这里与香港之间有24小时通关关口。同样,黛丽斯将继续在广东南海市生产高端内衣和胸罩,因为这里的工人生产率更高。在这个绰号“内衣之都”的地区,周围聚集着许多供应商。中国日渐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基础设施、更高的生产率和巨大的人口规模意味着它将继续在牛仔服、服装和玩具制造业占据遥遥领先的份额,正如利丰上月公告所揭示的那样。今年上半年利丰在华供应商的生产规模增长了30%,同时有更多供应商转移到了成本更低的内陆省份。乐裕民调侃道,要问全球制造业的“下一个目的地”在哪里,答案还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