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CFG全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 CFG全球 > 理财社区问答 > 详情
?
2009年下半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如何?尤其是服装行业?
2021.11.26 03:44:31· mu来了 浏览28次
1条回答
1F
服装算是生活用品,只要有好的款式和质量,前景因该会不错的。  2009年,我国服装产业调整、升级步伐将继续加快,进入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的阶段性过渡期。我国将要在未来20年中建设一个拥有完善的、先进的、坚实的、畅通高效的产业生态链基础;拥有市场导向能力的产品设计研发能力;拥有具备国际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和企业;掌握全球化营销网络渠道;拥有强大先进的加工生产能力;拥有在功能协作、市场分割、档次品类等多层次的严密交织而互补的立体的区域格局和产业格局的辐射全球的高效的产业构架。  在实现强国目标过程中,需要上下游产业之间的融合、地区间的配合、与国际业界间的结合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变革和升级。2009年我国服装行业在这些领域将取得长足进步。但仍需密切关注“劳工荒”、“国际贸易摩擦”等行业发展制约因素,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规划之年,发展前路的探索之年国际国内需求变化和我国产业发展相匹配的要求,使2009年成为我国有辅助大国向服装强国华丽转身的转折点。如何顺利地走向转型之路,在未来20年内初步实现“强国之梦“,从一开始就需要有远见、有计划、有步骤。  2009年初“纺织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无疑是纺织服装行业建设服装强国的促进剂,也成为探路未来服装强国的第一份可行性规划。2008年是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拐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更多是出于产业环境急剧变化的迫压。而2009年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将更加主动和更具有目标性。全行业、各地方、 各企业将不同层面对行业未来发展之路进行深入研究、理性规划。行业规划更注重发展导向性和目标性、地区规划将在区域优势性、差异性基础上兼顾与其他地区的协调、企业规划更加注重中长期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  提高劳动生产率、节能降耗、差异化产品生产等方面设备投入将再掀高潮目前,企业生存发展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是降低成本和差异化竞争。控制和降低成本成为各企业重点攻关课题。引进先进设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节能降耗设备节约能源使用成本的做法已经在服装企业中悄然兴起。2009年,在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刚性上升的情况下,既能提高产品质量又能节约人力、物力使用的先进设备的引进将再掀高潮。  另外,市场变化驱动差异化竞争。差异化一方面表现于产品研发设计,另一方面要依靠专业、专门设备制作完成。对于这类设备的引进使用也将在行业内更加普遍。 市场加速细分、企业加速整合2009年,我国服装市场将在拉动内需政策鼓舞下加速发展。市场细分将纵深发展,从产品品类、产品档次、产品功能、产品营销模式、服务人群分类、服务区域分割等各个方面加以细分。企业将更加注重挖掘新市场,产品研发更具明确针对性。  市场细分并不意味着企业和品牌将大量增加,相反,随着精细划分而各需求间有效需求变窄,竞争将更加激烈,淘汰性更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整合的加速在所难免。同时,产业的集约化是在上一个行业发展阶段的行业分工之后必然的发展结果。未来两三年将成为中国服装企业的整合之年,通过企业资本、品牌的实质性整合,形成联动上下游产业的纵横交错的产业集团,形成服装品牌集团、服装零售业集团等多种新的企业形式,并通过资本为纽带逐步整合国际资源,形成中资控股的服装跨国集团。  “劳动力”问题将成为困扰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2009年以后,“劳动力储备”问题将成为困扰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一大主要因素。2008年金融危机和地方政策导向变化等因素导致我国部分服装企业关停,但“劳工荒”并没有得到更本改善。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熟练工”依然存在加大缺口和隐忧。  行业将通过推动政府间合作、推行行业职业培训等方式着力解决有效劳动力供给和储备问题。  特别警惕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009年,国际经济发展预期较为悲观,美欧各国纷纷出台针对本国实体产业的经济保护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  目前,针对我国服装产业的贸易保护措施主要是技术壁垒方式。通过不断出台针对进口产品的技术规范、检测标准、产品标准等,从而不断提高进口产品技术、质量要求,特别是从理化指标、安全性指标、环保指标等较高技术领域对进口产品质量要求一再加码,并加强和严格对进口产品的检验检测。如此一来,大大增加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加工制造难度,明显提高了出口制造成本,增加了出口风险。这就迫使我国产业在生产加工方面要加速提升,要重标准、重质量、重效率。
2021.11.26 07:52:07 · 赵经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