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
(一)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1.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结合坏账准备科目与与报表数核对相符。应当注意,应收账款报表数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减去已计提的相应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因此,其报表数应同应收账款总账数和明细账数分别减区与应收账款相应的坏账准备总账数和明细账数后的余额核对相符。2.检查非记账本位币应收账款的折算汇率及折算是否正确。对于用非记账本位币(通常为外币)结算的应收账款,注册会计师应检查被审计单位外币应收账款的增减变动是否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或者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选择采用汇率的方法前后各期是否一致;期末外币应收账款余额是否采用期末即期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折算差额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分析有贷方余额的项目。查明原因,必要时,建议做承分类调整。4.结合预收款项等往来项目的明细余额。查明有无同挂的项目或与销售无关的其他款项,如有,应做出记录,必要时提出调整建议。5.标识重要的欠款单位,计算其欠款合计数占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二)检查涉及应收账款的相关财务指标:1.复核应收账款借方累计发生额与主营业务收入是否配比,并将当期应收账款借方发生额占销售收入净额的百分比与管理层考核指标比较,如存在差异应查明原因;2.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等指标,并与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指标、同行业同期相关指标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重大异常。(三)检查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是否正确。1.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来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以便了解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参考格式如表l3—4所示。表13—4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年月日货币单位:顾客名称期末余额帐龄1年以内1-2年2-3年3年以上合计(四)向债务人函证应收账款(五)确定已收回的应收账款金额请被审计单位协助,在应收账款明细表上标出至审计时已收回的应收账款金额,对已收回金额较大的款项进行常规检查,如核对收款凭证、银行对账单、销货发票等,并注意凭证发生日期的合理性,分析收款时间是否与合同相关要素一致。(六)对未函证应收账款实施替代审计程序。通常,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对所有应收账款进行函证,因此,对未函证应收账款,注册会计师应抽查有关原始凭据,如销售合同、销售订单、销售发票副本、发运凭证及回款单据等,以验证与其相关的应收账款的真实性。(七)检查坏账的确认和处理首先,注册会计师应检查有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的,以及破产或以遗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的。或者债务人长期未履行清偿义务的应收账款;其次,应检查被审计单位坏账的处理是否经授权批准,有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八)抽查有无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不应在应收账款中进行核算。因此,注册会计师应抽查应收账款明细账,并追查有关原始凭证,查证被审计单位有无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如有。应作记录或建议被审计单位作适当调整。(九)检查贴现、质押或出售检查银行存款和银行贷款等询证函的回函、会议纪要、借款协议和其他文件,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已被质押或出售,应收账款贴现业务属质押还是出售,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企业以其按照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销售合同所产生的应收债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贴现,在进行会汁核算时,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充分考虑交易的经济实质。对于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有关交易事项满足销售确认条件,如与应收债权有关的风险、酬实质上已经发生转移等,应按照出售应收债权处理,并确认相关损益。否则,应作为以应收债权为质押取得的借款进行会计处理。(十)对应收账款实施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程序标明应收关联方[包括持股5%以上(含5%)股东]的款项,实施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程序,并注明合并报表时应予抵销的金额;对关联企业、有密切关系的主要客户的交易事项作专门核查:(1)了解交易事项目的、价格和条件,作比较分析;(2)检查销售合同、销售发票、货运单证等相关文件资料;(3)检查收款凭证等货款结算单据;(4)向关联方、有密切关系的主要客户或其他注册会计师函询,以确认交易的真实性、合理性。(十一)确定应收账款的列报是否恰当如果被审计单位为上市公司,则其财务报表附注通常应披露期初、期末余额的账龄分析,期末欠款金额较大的单位账款,以及持有5%以上(含5%)股份的股东单位账款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