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
你好,很高兴为你回答问题!解析:还是结合本题给你解释一下原理吧,这一块知识点是比较有难度的,你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吧,不要强求一次就全部理解!我们知道,由于投资是以公允价值来确认投资的。那么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得出,实际以公允价值为支付的对价是大于其实际的账面价值的,也就是说,付出了相对于其账面价值更多的价值才取得此长期股权投资的。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的理解,那么在被投资单位利润一定的情况下,对于投资者来说,其所能分得的利润空间,就会被缩小(这一点你应该可以理解吧,当然解释这个问题的角度是很多的,太理论化的语言,还是让人很难理解的)。那么在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投资者就要根据其净利润实现情况,来调整其应当享有的份额,同时调整其长期股权投资。到底应当确认享有份额是多少,就是这个问题的关键了。如果投资之时被投资单位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等,那么就不存在任何的调整问题了,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上去看,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将利润就是500万元。但是由于存在差异了,投资者比其账面价值多出了资金,而被投资单位是以其账面价值计算的净利润500万元,而投资者多付资金,利润空间就是压缩了,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上去看,这个净利润肯定就不是500万元了,而是比这个要小。这就是要调整多少的问题。先看存货,其账面价值是500万元(成本),公允价值(售价)是700,被投资单位对外出售时,被投资单位的角度上看,实现了收益200万元。而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上看,没有实现收益,因为投资时,就付了其700万元的对价,出售700万元,不是没有收益吗?而他们在本年度出售了80%,站在被投资单位的角度上看,对净利润的贡献(700-500)×80%。而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上看,这个净利润的贡献额却是不存在的。所以要在以被投资单位的角度上计算出来的净利润中扣除这一部分,以调整到从投资者角度所看到的净利润。所以就得减去(700-500)×80%。再来看固定资产吧!固定资产的折旧也是最终影响到了净利润的实现的,由于投资之时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相同,投资者是以1200的对价,高于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000万元,从而导致了分别从两个角度上所应计提到损益中的折旧额就不相同。站在被投资单位的角度上看,其每年应往费用里面记折旧额=1000/20,而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上看,应当往费用里面记(1200/16),而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是以被投资单位的折旧额计算出来的,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上看,按其投资额的对价(公允价值)看利润应当没有这么多,多了(1200/16)-(1000/20),那么理当将多出的部分扣除后,就调整成为以投资者的角度去看到的净利润了。那么,无形资产的对应的调整也是与固定资产是一样的原理,你也试着对照理解一下吧,作一个练习!强调:我在这个解释中,反复又反复的提到“角度”问题,要理解这个调整的问题,必须要站好角度。这个很重要,如果你站不出角度来,就根本理解不了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后面的合并财务报表。在长期股权投资中,因为是为了投资者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最终调整价值的确认,所以必须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上去看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的。进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我的以上解释,涉及到了你的三个问题,都在里面了,全部解释了,多看几次,慢慢理解,不求一次就明白!如果还有疑问,可通过“hi”继续向我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