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
购买力平价说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等;而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外国人用它可以购买本国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等。因此,两国货币的交换实质上是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的交换,即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中所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说和相对购买力平价说。前者解释某一时点上汇率决定的基础,后者解释某一时问段上汇率变动的原因。绝对购买力平价。这一学说认为,在某一时点上,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对比,而货币的购买力指数则是某一时点物价水平指数的倒数,所以绝对购买力平价可以将汇率表示为:=Pa/Pb其中e是汇率,即一单位B国货币可以折算为多少单位A国货币;Pa代表A国的一般物价指数;Pb代表B国的一股物价指数。实际上,上述公式暗含着一个重要假设,就是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同一商品在世界各地的价格是等值的。由于各国所采用的货币单位不同,同一商品以不同货币表示的价格经过均衡汇率折算,最终是相等的,即Pa=Pb,这就是著名的一价定律。如果汇率不能使“一价定律”成立,那么国际问就会产生商品套购,即套购者根据贱买贵卖的原则,在低价国购买,运到高价国出售,以获取无风险的套购利润。